原标题:李丛:艺坛趣闻录(二十)
题字:金新宇
布格罗(法国)油画作品
艾尔玛·塔德玛(英国)油画作品
苏里科夫(俄罗斯)油画作品
第二十辑
■意大利天才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可谓乃人类史上最博学多才之人,此公于绘画、雕刻、发明、建筑学、数学、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军事工程等诸多领域皆颇有建树,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
达芬奇(意大利)油画作品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Buonarroti)与达芬奇皆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之艺术巨匠,然而此二公竟长期互相嫉妒而闹不和,传闻佛罗伦萨城市民亦为此而分成两派,且彼此互不相容。直至1504年,米开朗基罗之杰作《卡西那战役》击败了达·芬奇之杰作《安吉亚里战役》,从而一将成名,才结束了此种局面。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壁画作品
■传闻米开朗基罗每日仅依靠少量面包及葡萄酒维持生命,每日睡眠仅有几小时,甚至日日和衣而寝,亦从不脱靴子。某次因腿浮肿,不得不用刀将靴子割破方才取出双脚,结果双腿竟连皮带肉拉扯下来,场面十分血腥。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雕塑作品
■意大利“威尼斯画派”代表人物丁托列托(Tintoretto)作画速度奇快,且从不打草稿。一日,威尼斯“圣马可学会”为考验其绘画功力,让诸多画家先创作同一主题绘画之草图并进行筛选。结果当其他画家皆交出草图之时,唯独丁托列托两手空空。主考官问曰:“阁下草图于何处?”不料丁托列托竟直接交出成品,吓得在座个个皆目瞪口呆。尽管此公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竞选,然其艺术水平着实让人震撼,故最终破格赢得承接整个学会之绘画任务。
丁托列托(意大利)油画作品
■意大利“威尼斯画派”代表人物乔尔乔内(Giorgione)与提香·韦切利奥 (Tiziano Vecelli)情同手足,一同师从乔凡尼·贝利尼 (Giovanni Bellini),由于提香崇拜乔尔乔内之程度远超崇拜恩师贝里尼,故两人最终竟被贝利尼扫地出门。之后此二公一同吃饭,一同画画,一同共享模特甚至情人。然最终却因一笔订单而产生分裂。乔尔乔内去世后,提香将其多幅尚未完成之画作皆一一完善。由于二人风格几乎一致,故此诸多画作究竟作者出自何人之手,至今尚有争议。
乔尔乔内(意大利)油画作品
■提香自三十六岁起便成为“威尼斯共和国”之御用画家。由于此公擅长肖像画,故几乎为全欧洲最高统治者皆画过肖像。其中,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对其更是敬重有加,闻说一次提香作画时画笔不慎掉落,查理五世竟迅速为其捡起,并曰:“余对待提香,应以对待凯撒大帝般崇敬也!”提香可谓乃古今中外最受帝王敬重之画家也!
提香(意大利)油画作品
■意大利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德·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Caravaggio)可谓乃古今中外最为臭名昭著之画家也!此公自1600年至1606年之间,竟犯下各式案件达14件之多!其中尚有一宗人命案也!
卡拉瓦乔(意大利)油画作品
■卡拉瓦乔平日喜佩剑与人斗殴,到处惹是生非。后因一次赌博与人发生争执而拔剑刺杀对方,自此开始四处逃亡。此公一边逃亡,一边继续创作,竟以高超之技艺而获得“马尔它骑士团”骑士地位,按理获此殊荣有资格请求教皇获得恩赦。不料此公竟又再次闯祸锒铛入狱,继而又越狱逃往西西里岛,之后终于再次被捕入狱。当最后一次被释放后身无分文,万念俱灰,如孤魂般到处闲游浪荡,最终患病,郁郁而终。
卡拉瓦乔(意大利)油画作品
■威廉·霍加斯(William Hogarth)为英国讽刺画之先驱,此公乃世界美术史上第一个反对盗版之画家也。1735年,英国议会通过“霍加斯法”,根据此法,规定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出售他人之版画仿制品,并且版画家可获得长达14年之著作权。自此,知识财产权之观念及制度宣告正式确立。
霍加斯(英国)油画作品
■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被誉为“光影大师”,其一生前半期名声显赫,后半期则贫困潦倒且负债累累,结果妻子舍弃,徒弟反叛。闻说其临终前,唯一之财产仅有一本《圣经》。
伦勃朗(荷兰)油画作品
■西班牙“浪漫主义”画家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擅长人物肖像,闻说此公尝为阿尔巴公爵之夫人写生裸体画,结果阿尔巴公爵得知后大为震怒,立即前往对其抓捕追杀。戈雅闻讯,迅速将裸体画加上各式衣物,正当阿尔巴公爵持剑怒气冲冲破门而入之时,画作亦刚好修改完善。故,戈雅凭借高超之绘画技巧而躲过鬼门关也。
戈雅(西班牙)油画作品
■法国“浪漫主义”代表画家席里柯(Theodore Gericault)创作代表作《梅杜萨之筏》时竟患上“神经衰弱症”,结果不得不进医院就医。为报答巴黎神经专家E·J·乔治医生为其治愈之恩,之后,席里柯又特意创作十幅精神病人之肖像画赠与乔治医生,为其著作作插图之用。
席里柯(法国)油画作品
■1794年7月27日,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雅各宾党专政,其时因参加雅各宾党之法国“新古典主义”先驱杰克·路易斯·达维特(Jacques Louis David)也因此被罗列了17条罪状,最终被捕入狱,甚至险遭杀身之祸。闻说此公竟自制炸药准备轰炸监狱,真乃猛士也!
达维特(法国)油画作品
■19世纪初,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坛主将安格尔(Ingres),以偏激而闻名。此公竟以为:一个画家一生只能应用一种绘画形式,假如同时喜欢两种,即缺乏个性。故其对同时代之“浪漫主义”代表画家德拉克洛瓦(Eug6ne Deacroix)之作品批驳得体无完肤,可谓尖酸刻薄至极也。
■安格尔之代表作《土耳其浴室》竟因画面太过裸露而被法国美术馆两次拒之门外。
安格尔(法国)油画作品
■18世纪英国画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Mallord William Turner)乃画海高手,此公为观察海景神秘莫测之变化,竟冒着生命危险,让助手将其绑于轮船桅杆上去体验面对大海之感受,此举令人钦佩!
威廉·透纳(英国)油画作品
■法国“印象派”代表画家德加·埃德加(Edgar Degar),其古怪、偏激之性格可谓于世界美术史上史无前例、冠绝古今。其知名之用餐“六大法则”条文如下:1、必须有一道菜不加奶油;2、餐桌上不可摆花;3、必须于七点半准时用餐;4、任何人不得带狗;5、假如有女性共餐,绝不允许其身上有任何香水味;6、灯光不得太亮。尤其千万莫谈政治。若当其笔下之模特,皆必须先上报种族出身方可通过。至于对女性之看法,更是偏激得令人瞪眼咋舌,故此公亦获得“爱美女性头号公敌”之称号。
德加(法国)油画作品
■德加晚年因双目失明,故常常将颜色画得透黑,此情此景,与中国山水画大师黄宾虹翁晚年之情景何等相似哉!(注:黄宾虹晚年双目失明,故画面越画越黑,被称为“黑宾虹”)
德加(法国)油画作品
■19世纪法国“印象派”代表画家克劳德·莫奈(ClaudeMonet)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仍笔耕不辍。一日,炮火正于其画室周围轰炸,朋友劝其赶快逃命,莫奈竟曰:“余不走矣!即便死,亦要死于画架前也!”
莫奈(法国)油画作品
■莫奈作画特别注重同一风景于一年四季之不同变化,乃至于一日之内之区别也。故其作画,假如无法一次性完成,必须再次选择同一时段、同一气候方可继续完善,否则宁愿放弃创作。
莫奈(法国)油画作品
■“印象派”另一代表画家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晚年因双手痉挛无法执笔,只得将画笔用绳子绑于手腕上作画,传闻其生命终点,竟死于画架前。
雷诺阿(法国)油画作品
■法国“印象派”固然阵容庞大,然其中之“龙头老大”当为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莫属。毕沙罗乃该团队唯一一位参加过八次团体展览之画家也。
毕沙罗(法国)油画作品
■亨利·朱利安·费利克斯·卢梭(Henri Julien Félix Rousseau)为法国“后印象派”之代表画家,此公生性天真,极为善良,画作淳朴,然亦因此而时常遭友人戏谑。闻说此公十分迷信鬼神,一日,同事故意于酒桶中放一傀儡,卢梭见状,竟吓得立即脱帽向“鬼”致敬,并虔诚举杯邀其一同痛饮也。
卢梭(法国)油画作品
■一日,画友保罗·高更(PaulGauguin)骗卢梭曰:“闻说政府决定委托阁下制作壁画,阁下不妨至美术馆询问情况乎?”卢梭信以为真,结果自然狼狈而归。
高更(法国)油画作品
■又一日,卢梭意外收到一“总统”寄来之邀请函,于是兴奋前往参加晚会。结果竟被门卫阻挡,“总统”见状,拍其肩膀让其下次穿戴礼服再来。殊不知,此“总统”、“门卫”及“邀请函”,皆为损友们之恶作剧也!
卢梭(法国)油画作品
■再一日,卢梭竟被无端卷入一宗诈骗案,结果辩护律师当众提出两份特殊证件可以证明其无罪,一份乃卢梭之笔记本演示文稿,一份乃卢梭之热带雨林系列画作。结果法官及审判团见状皆忍俊不禁,竟一致认为此人极为单纯天真,不可能涉及诈骗,故决定判其无罪。
卢梭(法国)油画作品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同为法国“后印象派”之代表人物,其画风对后世影响深远,有“现代艺术之父”之誉。然其在世之时,朋友皆不看好其作品,常常将其赠送之作品扔于阁楼角落,可谓备受世人冷落。
塞尚(法国)油画作品
■塞尚要求模特应像画苹果一样纹丝不动。一次,塞尚为画商弗拉作肖像,弗拉竟不知不觉入睡,塞尚骂曰:“世上岂有打瞌睡之苹果乎?”
塞尚(法国)油画作品
■“后印象派”之天才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可谓乃绘画史上最为悲惨之画家之一。其一生穷困潦倒,于爱情方面亦同样颇不顺心。生活颓废之梵高竟爱上一名妓女,于示爱多次未果后,妓女开玩笑要其割下一只耳朵作礼物赠送,不料梵高竟丧心病狂般地手起刀落、说到做到!最后,这位年仅37岁之天才用手枪结束了自己极其短暂之一生。
梵高(荷兰)油画作品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每日起床之第一句话为:“余甚幸运矣!因余乃伟大之达利也!”又曰:“余与疯子最大之区别乃余并非疯子也!”
■达利一生喜搞恶作剧,直至八岁尚有尿床之毛病。一日,此公竟向家人宣布家中某个角落藏有大便,且故意不指明究竟藏于何处,全家人被其吓得鸡飞狗跳,而此公则以此为乐。
达利(西班牙)油画作品
■达利之绘画思想一直深受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影响,自以为其绘画中有“潜意识”之表现倾向,也以此赖以成名。然弗洛伊德则认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之代表画家拉斐尔·圣齐奥(Raffaello Sanzio)之作品才是真正表达“潜意识”,故此,达利很是沮丧。
达利(西班牙)油画作品
■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代表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生性风流,传闻此公时常一边作画,一边与两三位赤身裸体之女模特调情,以此来激发艺术之创作灵感。然而此公一生终身未娶,但死后却有14个自称其私生子出来瓜分财产,实乃千古奇事也!
克里姆特(奥地利)油画作品
■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为荷兰风俗画家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画室里的画家》可谓几经波折,其逝世后,此画被遗产处理人拍卖。三百年后,被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从一奥地利人手中抢夺过来,之后因战乱又下落不明,直至二战结束,方才于一所监狱中出现,最终被收藏于“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
维米尔(荷兰)油画作品
■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Илья Ефимович Репин)乃19世纪“俄罗斯巡回画派”代表画家之一,擅长人物画创作。话说其时列宾正忙于创作代表作之一《伊凡雷帝杀子》,由于画面需要表现流血之情景,而列宾对此画面之表现手法显得有些无可适从,故终日愁眉苦脸。一日,其女儿不小心摔倒在地,鼻孔顿时血流如注。不料列宾见此情景非但毫不慌张,反而显得无比兴奋。此公走近女儿身边并不打算将其扶起,竟津津乐道地观察女儿流鼻血之情景细节,终于从此事中获得创作灵感,故世界名作《伊凡雷帝杀子》宣告隆重登场。此乃狠心狼父?抑或虔诚之艺术大家?不知诸君意下如何?
列宾(俄罗斯)油画作品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为西班牙“立体主义派”之代表画家,其常常将自己与同时期之法国“野兽派”代表画家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视为劲敌。毕加索时常问儿子曰:“究竟余厉害抑或马蒂斯厉害乎?”
毕加索(西班牙)油画作品
马蒂斯(法国)油画作品
■瑞士画家保罗·克利 ( Paul Klee )可谓艺术界之暖男。此公擅长厨艺,闻说水平直追五星级厨师。其人不爱出名,终日居家带娃、做家务、养猫,不亦乐乎。其笔记本上竟记录各式菜单及孩子之成长历程,连孩子之身高、体重、健康状况、喂奶份量、牙齿尺寸乃至生病时之体温发烧曲线,皆应有尽有也!
克利(瑞士)油画作品
■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性格各位孤僻,几乎一直独来独往,并患有“恐空旷症”及“惧高症”,故不敢行走于马路中间也。
蒙克(挪威)油画作品
■“新达达主义”之始祖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于达芬奇之代表作《蒙娜丽莎的微笑》复制品上添上两笔胡子,竟也在艺术史上一举成名,堪称怪事。
■杜尚购一小便池,取名曰“《泉》”,交给“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参展,结果遭拒。
杜尚(美国)装置作品
■一次,杜尚举办个人艺术展,主题内容名曰“空气”。结果嘉宾来到现场发现空空如也。杜尚笑曰:“因展名叫‘空气’,故整个展厅空无一物,余只是邀请诸位前来呼吸新鲜空气而已!”
杜尚(美国)装置作品
本文撰稿作者简介:
李丛,1985年出生,广东澄海樟林人,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花鸟画系高级研修班,早期以写意公鸡和工笔草虫见长,后旁涉山水及人物。现为职业画家、自由撰稿人,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及联展。擅长写作,曾为业界多名书画艺术家撰写过艺术评论和画册序言,已著有各类文学作品数百万字。原为《广东书画艺术》杂志执行编辑兼评论部主笔,现为湖南《艺术中国》杂志驻广州工作站站长、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画家协会理事、广东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小洲艺术家协会理事、“汕尾时代网”特邀艺术顾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闲时米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Disclaimer: The opinions of this article only represent the author himself. In XIANSHI.IT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