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复古尝试:王莽特色“土改”王田制为何会失败?

原标题:伟大的复古尝试:王莽特色“土改”王田制为何会失败?

作为有着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在各方面都有着璀璨的成就,其中自然也就包括了各式各样的饮食文化。地大物博的中国孕育了许多珍贵的食材和原料,而勤劳的中国人民有着一双巧手,能够把这些原料都变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在时光的长河之中,这些佳肴不仅成为人们度过饥荒时期的保命食物,或者成为平常人家的日常饮食,又或者在岁月的积淀了,成为了装点中国灿烂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纵观几千年的饮食发展历史,我们国家的饮食文化在不同的朝代都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不管怎样发展,最后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历史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最有利的传承。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魏晋时期的饮食文化独树一帜,形成了自秦汉以来的第一个饮食文化小高潮。在魏晋时期,人们更加注重“吃”的品质,那么吃什么、怎么吃,就成为了当时的人们首要思考的问题。并且出现了

胡汉交融的饮食文化特点

,也有大量描写饮食的著作在魏晋时期诞生,

许多之前未尝试过的烹饪技巧和食材也开始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那么如此显著的变化到底是如何产生的?魏晋时期的饮食文化都有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又是怎样产生的?对后世的饮食文化又产生过怎样的影响?这都是本文将要一一探讨的问题。

一 首先来了解一下魏晋时期饮食文化特点有哪些?

最显著的一点便是如上所述的胡汉交融,具体表现在有许多西域来的饮食习惯和菜肴的制作方法逐渐传入中原,如东汉时传入中国的胡饼,就广受大众的喜欢。

《晋书·王羲之传》就记载曰:“诸子皆饰容以待客,羲之独坦腹东床,啮胡饼,神色自若”

说明胡饼此时已经成为百姓们喜食的食物之一,而世家大族尤甚。除中原地区以外,河西地区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迁徙,饮食上也逐渐呈现出

“食肉饮酪”

的生活方式,而这一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又要求一定规模的畜牧业的发展,所以曹真在攻下卢水等地时,获得的封赏,

《三国志·魏书》

中就有记载:

“斩首五万余级,获牲口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只,牛八万”,

能够获得如此多的战绩,可见河

西地区的畜牧业

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畜牧业的发展,也是

胡汉交融的饮食文化下造就的结果。

除了胡汉交融的特点以外,魏晋时期的饮食文化中承载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对食物的要求更加高,已

不仅仅满足于实现温饱,很多人反而以食物的精细化程度来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媒介。

如前所述

《王羲之传》

中描述的王羲之在众多屏息凝神的宾客面前依旧躺在床上坦腹吃着胡饼,仿佛再大来头的人都不如他吃胡饼来得重要。这种狷狂不羁的人生态度和蔑视权贵的风骨,正是当时魏晋文人都追求的名士风范。

那么在当时的士人阶层中,食物就不仅仅是用来果脯那么简单,成为精神的寄托和一种风骨的象征了。

但是有像王羲之这样的正面案例,也不乏很多类似于

石崇、王恺之流

《世说新语·汰侈》就有这样的记载:“石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恒冬天得韭蓱齑”

其中,

“韭蓱齑”

是时令性很强的一道菜,哪怕是富贵人家,一般只有在八月酷暑的时候才能吃到,寒冬腊月,韭菜根本就停止生长了,又怎么会有“韭蓱齑”呢?而石崇又是如何违背季节发展规律做出这道菜的呢?他的死对头王恺贿赂了厨师之后才知晓答案,原来是将韭菜根捣碎,在加入同样捣碎的麦苗做成,麦苗不管是形状还是口味上都与韭菜根相似,因此这道鱼目混珠的“韭蓱齑”才让石崇出尽风头。

可见在魏晋时期,对于一些门阀大族而言,食物早已不是用来充饥,反而成为了争面子、出风头的工具。

最后,魏晋时期的饮食文化还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众多新的作物的引进和新的烹饪方式的产生。光是豆类,

《广志》就有记载:“大豆,有黄落豆;有御豆,其豆角长,有杨豆,叶可食”,

对于黍类,

《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牛黍、白黍、半夏黍、温屯黄黍等在内的十数种。

除此之外,蔬菜的种类也达到了前朝所未有的丰盛,

《齐民要术》

中就有关于

茄子、胡姜、蘑菇、苋菜、芹菜

等蔬菜的记载。可见早在魏晋时期,人们的餐桌上就已经初具我们现代饮食结构的雏形了。

综合以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饮食文化在

胡汉交融的大背景下

,作物的

种类开始多样化,

而随着食材的精细,食物也逐渐脱离了充饥果腹的初衷,

开始成为一些门阀大族表达志向和情操,甚至是互相攀比的工具。

二 那么为何魏晋时期的饮食文化会呈现出以上特点呢?

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脱不开的联系,主要受到自汉朝以来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与汉末离乱的社会现象有关。

西汉张骞开丝绸之路,沿线沟通的国家数不胜数。而在经济互相往来的过程中,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的也不仅仅是经济贸易,还会有一些顺带的文化交流。所以有很多西域的风俗习惯与西域特有的物种,如胡萝卜等,都被商人们带回了中国,并且在中国人的培育之下不断生根发芽,最后走上人们的餐桌。

这都是经济交流带来的文化融合的结果,魏晋时期的人们还受到丝绸之路的遗风影响,在不断的对外交往中丰富自身的饮食文化。而又由于汉末各党派林立,魏晋后又经历了南北朝时期,所以饮食文化在不同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中得到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也由此形成了自汉朝以来饮食上的第一个高潮。

魏晋时期的食物种类、烹饪方式和饮食习惯和历朝相比都有明显的进步和提升。

其二,与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兴起有关。

魏晋时期在政治上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士族阶层和门阀势力的壮大,这主要与当时的选官制度,即九品中正制的兴起有关。九品中正制,即按照门第高低来进行选官用人的一种制度,在其影响下,东汉末年的地主、豪强势力不断壮大,而士族势力也就构成了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士族阶层们在后期沉迷奢侈享乐,由于社会风气赋予他们特权,所以他们也比寻常百姓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去对事物的精细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食物方面也有所创新,如前面所提到的“韭蓱齑”,就是士族阶级斗富时所创造的新的烹饪技巧。

其三,与魏晋时期推行的经济政策有关。

由于经历了汉末的战乱,魏晋初期,粮食总体上呈现出匮乏的特点,甚至有不少割据势力因为军粮不足而被迫退出了参与平分天下的斗争,不少军队在战争的最后不得不依靠草根、桑葚,乃至于以人肉为食。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

曹操提倡“屯田法”,

即利用士兵和农民闲时进行垦荒的土地制度。这一制度的推行,使得劳动力被解放出来,生产力也得到了提高。再加上卞皇后也崇尚节俭,史载其

“菜食粟饭,无鱼肉”,

在这样节俭的社会风气影响下,生产力又显著进步,所以经济实力开始有了缓慢的增长,也就为后来饮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与魏晋时期玄学的兴起有关。在

“魏晋风骨”

的影响下,文人间兴起了一股食养生的风潮,多以服用五石散为主,

而五石散是一种服用过后容易出现身体燥热、不易消化的副作用,要通过不停地行走来散热,或者服用相应的解药。

这样一来就需要研制新的食物来抵消五石散的副作用,这在某些程度上也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发展。

除五石散以外,热汤饼也是伴着魏晋风骨而出现的。

《世说新语 ·容止》就有一则小故事:“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敷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即何晏生得貌美,皮肤白皙,魏明帝以为他的肤色白是因为敷了粉所致。所以在大夏天的时候特意邀请他来吃肉饼汤,一边喝一边偷偷观察何晏的举动,发现他用衣服擦拭脸颊,但是都不改脸上的白皙肤色,魏明帝这才信以为真。

男子化妆其实也是自魏晋时期而始,也成为魏晋风骨的一部分,展现的都是文人们洒脱不羁的人生态度和不顾世俗眼光敢于做自己的执着追求。

结合以上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魏晋时期的饮食文化中最基本的元素,即在丝绸之路开辟后的背景之下,加之社会曾经历过离乱,百姓思归,而统治阶级的屯田制度和推崇节俭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地主豪强等士族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这就给饮食文化的精细化提供了基础。

三 魏晋时期的饮食文化对后世又产生过哪些影响呢?

首先,是给后世留下了很多新型的食物品种和烹饪方法。

如从北方少数民族传到汉民族的烤肉、涮肉、腊睬等制法,或者是从东南传到中原地区的叉烤等烹饪方法,又或者是从西南滇藏地区传到中原的红鱼的制作工艺。这些食物的制作手法,都因地域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的特色,使得中华的饮食文化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融合与发展,在丰富当时饮食内容的同时,也为后世的饮食文化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特别是炒菜的手法,在魏晋时期之后成为了中国烹饪史上的主流技巧

,人们逐渐发现,炒出来的菜不仅色泽更加鲜亮,而且更加省时省料,因此炒菜成为人们加工食物的主要方法。另外,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其他宗教的融合,开

始逐渐出现了素食的习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世人的饮食结构。

其次,是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关于美食和烹饪技巧的著作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

《世说新语》、《齐民要术》、《食经》、《食珍录》等著作

,都对当时的饮食文化有相关的记载。魏晋时期的文人们在总结饮食的地域特色和不同饮食文化的基础之上,对于美食的研究成果远超前朝,整体上呈现出系统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并且更加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总结性。这都为我们后世研究魏晋时期的饮食文化提供了可供研究和参考的重要史料。

最后,魏晋时期的饮食文化延续了食面的习俗,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养成了吃乳类食品的习惯

。其中,诸葛亮在征讨孟获的过程中始创馒头的故事不仅有丰富的历史内涵,还为人们后来的餐桌上增添了新的成员。而在魏晋以前,中原地区的人们

很少吃乳制品,牛奶、羊奶

等食物一直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专利。但是随着魏晋时期的胡汉交融,许多中原地区的人们开始受到西北游牧民族迁徙的影响,

也渐渐接受了食用乳制品的饮食习惯,这一习惯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人们和宫廷饮食,还流传至今。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致看到魏晋时期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点,以及其特点产生的基本原因和影响。

每个时期的饮食文化都有其特色,并且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整体上灿烂辉煌的饮食文化,在不同的碰撞和交融之中,魏晋时期的饮食文化不管是从食材的种类,还是烹调的手段,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闲时米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Disclaimer: The opinions of this article only represent the author himself. In XIANSHI.IT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本文链接:https://www.xianshi.it/39151

无法分享?请使用微信或浏览器自带分享功能

说点什么...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