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历】12 月 15 日,忌眼见为实

原标题:【单向历】12 月 15 日,忌眼见为实

预订单向历 2022

享受首发特惠价及限量赠品

1972 年,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中国》。

在寄往北京的“意向书”中,他写道:“我计划关注人的关系和举止,把人、家庭和群体生活作为记录的目标。我意识到我的纪录片将仅仅是一种眼光,一个身体上和文化上都来自遥远国度的人的眼光。”

安东尼奥尼在意的是人——人的状态,人的关系,人的生活。但在安排下,安东尼奥尼只是偶然瞥见、抓住了他期待看到的东西。

纪录片《中国》1972

近十年后的 1981 年,另一位意大利人安德烈·卡瓦祖缇来到中国。那时他才 22 岁,是个颇有经验的青年摄影家。他参加了意大利著名摄影家路易吉·吉里策划的展览《意大利之行》,是其中最年轻的作者。

1982 年,安德烈来到复旦大学留学,为期两年,从此便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生活了近四十年。他在这里成家、立业、生子,在这里拍摄照片、电影和录像,成为了一位独立影像艺术家,被中国友人亲切地称为“老安”。

老安在复旦

与安东尼奥尼的匆匆一瞥不同,老安的摄影聚焦于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他见证了中国人民在全球技术化时代的童年和第一青春期,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化进程的深入参与者。因此,他常说自己“似乎活了两次”。

“在 1959 年出生使我得以切肤感受到当今世界的某些根本经验。我成长的年代正是意大利经济繁荣的年代;同一时刻,借助文学和音乐,我神游了以前美国的经济繁荣;随后,出于巧合,我亲历了中国的经济繁荣。BOOM 了三次,然无一战争,前人极少有的运气。”

昆明 1983

2019 年 11 月,“老安”的《初识中国(1981-1984)》纪实摄影展在山西太原的长江美术馆开展。今年,那段他初到中国所目睹的“黄金时代”,终于也以单读新书 013《稍息:1981—1984 年的中国》首度集结成册出版。

【点击封面购买】

“你有过瞢忪发呆的时刻吗——忽然忆及很久前的一幕,陷入深深的、长久的发呆,没有思绪,不带情感,只是呆呆“看见”了自己的记忆——这时刻,就是老安的摄影。”

苏州 1982

《稍息》中收录的 190 帧照片,记录的是刚刚才走出了不安岁月的中国,包括 20 多个城市的街头戏剧与日常即景——一段罕见的、短暂的沉静时刻。

南京 1981

无心构图却又异常精于构图的观看基因下,老安在有限的画幅中,捕捉无穷无尽的细节。它们无意于报道与解释,却留存下一个时代的气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闲时米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Disclaimer: The opinions of this article only represent the author himself. In XIANSHI.IT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本文链接:https://www.xianshi.it/43324

无法分享?请使用微信或浏览器自带分享功能

说点什么...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