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汉和古罗马土地政策:屯田制VS百分田制,都为战争提供物质保障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结束了由秦末以来一直延续的乱世,建立了西汉王朝,并开始推行休养生息的国策逐步恢复元气。与此同时,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趁中土战乱无暇顾及之际,连年入侵、袭扰掠夺。
为此,在汉高祖7年,刘邦亲率大军北拒匈奴,结果因匈奴势大而落败,被困白登山。此后西汉王朝一面用输款、和亲等手段缓和匈奴的攻势,一面稳定内政,发展经济,直至汉武帝,西汉终于迎来反击。
为解决长距离输送军粮的问题,西汉采用了边塞屯田制,此举为反制匈奴提供了物质保障。与此同时,远在欧洲的古罗马正值共和国鼎盛时期,国力不断提升,使其一跃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随着对外扩张的趋势蔓延,古罗马的土地政策也在发生变化,对古罗马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篇就以土地政策为比较对象,探讨这一时期东西方的异同。
一、东西方土地政策所指的土地范畴
1.西汉屯田的状况
早在西汉初期,对于北方进犯的匈奴,汉王朝采用防备、讲和为主。汉文帝大臣晁错就提出屯田戍边的方案,
其《守边劝农疏》中说:“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步。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
奏章阐述的是边境驻军,既要每年征兵轮换,又要输粮,开销很大;如果能让驻守在边境的士兵在合适的地区自行开荒种地,不仅能节省国库用度,又利于军队长期驻扎,两全其美。由此西汉在河套以南的北方边境开展了屯田运动,建立了一系列边境要塞。
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国力已经发展到能与北方的匈奴抗衡的境地,为了更有效地压制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各国,寻求外交手段孤立匈奴。
张骞的出访开辟了古代丝绸之路,使西汉的势力得以在西域扩张,大月氏、乌孙等国与西汉互立盟约,而亲匈奴的楼兰等国则被武力征讨。为了巩固这一地区的控制力度,汉武帝派军队到尉犁、斡雷(今伊犁河谷中)屯田。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又北以广田至眩雷为塞,而匈奴终不敢以为言。”因为这个地区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利于粮食种植,于是就有后面的大规模的屯田移民。屯田范围延伸到了轮台、若羌一带。
到了汉宣帝时期,为了完成西域的统一,又继续在车师、赤谷城(今伊犁地区)屯田,最后建立西域都护府,将此地划归到西汉的辖区之内。此后一百多年里,西汉王朝在西域都护府地区的屯田就达50多万亩。
2.古罗马土地政策
在早在公元前4世纪,也就是古罗马由王治进入到共和制的初期,罗马推行的是百分田制度。百分田其实是一个勘测的术语,通常是指以城镇为中心,划定经纬线,或者以现有的道路为界限,来划分土地的一种方法。
一块百分田约为五公顷,原意是分给100个人的份地。在古罗马进入共和制的初期,规定每个公民都可以从公有土地中享有一块自己耕作的土地,同时也规定了享有公地的上限,以及养殖畜牧牲口的上限。
由于公地分享政策的推行,极大激励着罗马人的生产积极性,使得罗马的农业经济得以快速提升,为成就霸业奠定了基础。
随着古罗马的对外扩张,地中海、爱琴海沿岸的城邦、部落相继被征服,意大利半岛、希腊、高卢、北非、小亚细亚等地陆续并入罗马的版图。百分田划分制度也随着罗马军团,来到一个个被征服的殖民地。
即便是一些得到罗马许可实行自治的城市,郊外所属的田地也按照百分田制度来划分。时至今天,考古学家和地理学家通过航拍技术分析得出结论,在意大利全境、法国、比利时、德国、前南斯拉夫、希腊、北非以及近东地区,都存在着按百分田规则划分过的痕迹。
二、东西方土地归属与耕作人
1.西汉屯田人
西汉屯田的所在地,都是荒无人烟的边疆,条件极其艰苦不说,还可能遭遇敌情。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好比每天都过着在刀口上舔血的日子。因此刚开始的时候,自愿去屯田的人基本上没有,只能调军队过去,这也是屯田的初衷——军屯。
让部队中的军士参与农业生产,披甲打仗、卸甲归田倒是让苦闷的军旅生活更轻松写意一点,但正所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如果农忙的时候遇上战事,农业生产就会被耽误。
反过来说,如果让士兵专注农事,正常的训练得不到保障,驻军的战斗力就会受到影响,上了战场就只能去送人头。为此,由专人负责田间耕作,驻军士兵进行辅助农事的模式就尤为必要了。
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当年晁错的建议中就提到将农户迁到边塞的设想。但是边塞又是没人想去的地方,那怎么办呢?于是有两种人进入了备选之列,一种是犯法的囚徒,需要服刑役,可以强行发配到边塞去务农。
另一种是没有土地的农民,生活窘困,靠受佣度日,可以许以他们优惠的政策,诱导他们到边塞去务农。
这就产生了另一个屯田的方式—民屯,民屯还有一个好处就在于,当边塞兵源吃紧的时候,可以就地征调务农人参军。据史料统计,西汉王朝组织农民到西域都护府附近地区屯田耕作的人数就达两万之多。
2.古罗马土地的归属与耕作人
在共和国早期,古罗马的农业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经济为主。随着对外扩张趋势的铺开,罗马人每征服一地,就会在当地建立殖民城,收缴被征服的城邦或部落1/3的土地作为罗马公地重新分配。
这些土地有些分给个人,即罗马平民,但是大多数都划归给殖民城,而殖民城的土地基本上都由贵族通过租赁的方式所掌控。
就在西汉建国的时候,古罗马人完成了对迦太基的征服。迦太基人当时先进的农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很快被罗马人所应用,如种植与畜牧相结合的产业、大农庄,大农场综合管理模式等等。
加上在战争中源源不断的奴隶供给,使得贵族所经营的大型农庄,其获利远高于小农户的土地。这也让很多小农户濒临破产,出现了丢荒的现象,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逐渐加深。
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公元前111年古罗马通过一项法案,该法使得大多数国有土地(道路除外)都成为占有者的私有财产。土地的私有化并没有解决土地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反而名正言顺地让土地占有合法化。
到了共和国的末期,对土地占有高度集中,有些贵族甚至能够掌控整个行省的土地。如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就拥有整个埃及行省的税收。
三、东西方土地政策之对比
1.东西方土地政策之土地范畴比较
西汉的屯田制度,其目的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因此仅适用于西北部经常遭受游牧民族侵扰的边陲要塞。而古罗马的百分田制度,目的在于发展农业经济、对外族推行罗马化,因此不仅在罗马本土适用,而且在所有的占领区进行推广。
虽说西汉王朝设立西域都护府在当时来说也算得上是一种侵略行径,但在西域推行的屯田制度,主要还是为了解决驻军的吃饭问题,对当地原著游牧民的生产生活并不加干涉,甚至在商业交易方面还有促进作用。
古罗马在占领区推行罗马化的土地制度,不可否认其先进的制度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但是罗马人对占领区土地的强行掠夺还是引起了不少民族的公愤。
因此,在整个古罗马的扩张史中,殖民地内的反罗马起义此起彼伏、鲜有间断。这也可能是罗马允许像雅典这种有影响力的城市实行自治的原因吧。
2.东西方土地所有人与耕作人的比较
在西汉屯田中,土地归属没有固定,应为驻扎边塞的军队将领所控制。也就是说,哪个带部队来,就由他负责耕作,收益也归他。
一旦出现换防的情况,屯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也相继变更。与之不同的是,古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土地为国家共有土地,到了后期,私有化的出现让土地向贵族手里集中。
在西汉的屯田中,耕作人主要为当地驻扎的士兵,后来陆续补充从内地调过来的带罪囚徒和没有土地的农民。这些耕作者都是汉人,没有奴役外族人。
在古罗马的早期,耕作人都是罗马的平民。由于古罗马是奴隶制国家,随着对外扩张,越来越多的奴隶加入到耕作者的行列。
结语
养精蓄锐已久的西汉王朝终于在汉武帝时期发起对匈奴人的反击,通过三次战役彻底击溃匈奴主力。
屯田制度为战胜匈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汉军深入匈奴腹地作战,如果靠从内地而非直接从边塞筹集和输送粮草,是很难实现的。后来中国历朝历代(除元朝外)都效法西汉,采用屯田固边的国策。
对于与西汉同期的古罗马,先是通过“耕者有其田”和“殖民地罗马化”的土地政策,使国力不断增强,最终能够称霸地中海。后期土地政策由国家共有向私有化过渡,也可以视为古罗马由共和制向帝制转型的经济推手。
参考文献
《西汉屯田制》
《古罗马社会生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闲时米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Disclaimer: The opinions of this article only represent the author himself. In XIANSHI.IT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