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前老外笔下的南京城墙是啥样?

原标题:几百年前老外笔下的南京城墙是啥样?

南京城墙博物馆。

南京城墙博物馆自从试开放以来,每天预约前往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因疫情防控要求,试开放期间每日限流,如果没有预约上合适的时间也不用心急。今天,小游就先带你去瞧一瞧几本书籍珍品——都是几百年前的外国人写的。

“山水城林”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650多年前的南京城墙是世界第一大城垣,从建成开始,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前来登访。一些国外名士通过文字、插画等各种形式将在南京城墙的所见所闻记录成书。书籍尘封了岁月,定格了时光,从这些珍贵的图书中,可以看到南京城墙给他们带来的震撼。那个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非常艰难的,现在这些书籍被保存在博物馆内,成为打开不同文化大门、促进交流融合的钥匙。

《利玛窦中国札记》

西方对南京城最早最详细的记载

明崇祯十二年(1639)拉丁文版《利玛窦中国札记》。

其中第一层和最里面的一重,也是最华丽的,包括皇宫。宫殿依次又由三层拱门墙所环绕,四周是壕堑,其中灌满流水。这座宫墙长约四、五意大利里……第二重墙包围着包括皇宫在内的内墙,囊括了该城的大部分重要区域。它有十二座门,门包以铁皮,门内有大炮守卫。这重高墙四周差不多有十八意大利里……第三重和最外层的墙是不连续的……两个人从城的相反两方骑马相对而行,花了一整天时间才遇到一起。”这是明崇祯十二年(1639)拉丁文版《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关于南京城墙的描绘。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对南京城墙和南京的描述,通过这本书传播至西方世界,填补了元朝《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南京城记载的空白,堪称目前所知的西方人对南京城最早、最为详细的记载。南京城墙博物馆所藏的《利玛窦中国札记》为荷兰初版的拉丁语版本,其历史珍贵性尤为显著

#利玛窦说#

我是一名意大利的传教士,1582年来中国传教,去过韶州、北京、南昌、南京等多个地方,对中国有十分深厚的感情。

我与南京也有着特别的缘分。1599年,我乘船抵达南京,此后又两次来到南京。那时候南京虽已不再是明朝的京城,但仍然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大城,我非常喜欢南京。我对南京城墙的印象尤为深刻,我在我的书里也详细地描述过它。南京城墙令我眼前一亮,论秀丽和雄伟,或许很少有城市可以与它匹敌或胜过它。南京城里到处都是殿、庙、塔、桥,欧洲可能都没有超过它们的类似建筑。城中的居民也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我感觉“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这些美好的词语简直就是对他们的写照!啊,对了,你们知道的,马可·波罗几乎没有描述过南京城,而我在札记中对南京做了详细的记录。

《大中国志》

翻译成多国文字传遍世界

明崇祯十六年(1643)意大利文版《大中国志》。

“无数的宫殿、庙宇、楼塔及桥梁,使城市显得非常壮丽。城墙有12道门,用铁做闩,以炮防守;城外远处,有另一道完整无损的墙,其四周(因我想知道它的长度)是马行两日的路程。内墙18英里。两墙之间有很多住户、园林及开耕的农田,收获可供大约四万城内戍军的粮食。”这是明崇祯十六年(1643)意大利文版《大中国志》中对南京城墙的描绘。

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有关南京的描述,从17世纪40年代开始,随着他撰写的《大中国志》一书陆续被翻译成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法文、英文等各种文字而传遍世界,成为西方人认知、了解中国乃至南京的又一扇窗口。南京城墙博物馆所收藏的《大中国志》为1643年出版的意大利文版,意大利文版被视为权威版本,此后的法文版及英文版,均译自意大利文版。

#曾德昭说#

我是曾德昭,葡萄牙人,是明末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在中国居住三十余年,历经了明朝万历、天启、崇祯等时期。

《大中国志》是我的得意之作,我将在中国这三十多年的所见所闻基本都记录在其中了。我比利玛窦第一次到南京要晚14年,但当时的明朝留都南京仍是一片盛世景象,可谓全国最大最好的城市。南京的城市建筑设施,比如皇宫、大报恩寺塔、城墙、观象台等,都让我大开眼界,叹为观止。我将这些也都记录在了书中。

大家如果想要了解17世纪的南京城墙,可以看看我的这本书,我在里面有不少关于南京城墙的描述,都是我的真实感受。

《尼霍夫中国游记》

配有各类铜版画插图

清康熙七年(1668)拉丁文版《尼霍夫中国游记》。

“城墙高逾三十呎,下面垒石,上面砌砖。非常平整结实,城墙上还有垛堞。该城有十三座城门,每门都装有铁门,城门两旁有很多卫兵严密守卫。有些城门并排四个拱门,有些城门有五个拱门,经过这些拱门才能进出城。我们在水西门、也即水门前停泊。”这是清康熙七年(1668)拉丁文版《尼霍夫中国游记》中描写的南京城墙。

荷兰商人约翰·尼霍夫的《尼霍夫中国游记》详细介绍了当时中国的地理、文化、风景和建筑等情况,并配有涉及中国民俗服饰、生物矿产等方面的各类铜版画插图,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1665年,阿姆斯特丹书商出版了荷文和法文版,引起轰动。此后各种版本、译本层出不穷,成为欧洲人了解中国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南京城墙博物馆所收藏的《尼霍夫中国游记》为1668年阿姆斯特丹出版的拉丁文版。

#尼霍夫说#

我是约翰·尼霍夫,是一名荷兰商人。

我对南京的印象很深刻,这座城市非常气派和辉煌。1656年,我就职于东印度公司,在跟荷兰使团去北京的途中经过了南京,就去拜访了当地官员,参观了大报恩寺。南京的许多建筑、美景都太吸引我了,我忍不住为它们作了许多幅素描,后来配上文字整理成了书,也就是后来出版的《尼霍夫中国游记》。

当时我也登城观赏了,就是大报恩寺旁的中华门段城墙。南京城墙的建造真的令人敬佩,太壮观了!我在书中也介绍了许多我所观察到的南京城墙的建筑材料、瓮城、城顶雉堞等内容。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资讯与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闲时米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Disclaimer: The opinions of this article only represent the author himself. In XIANSHI.IT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本文链接:https://www.xianshi.it/45815

无法分享?请使用微信或浏览器自带分享功能

说点什么...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