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国援外医疗队是免费的吗
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个不平静的春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球。目前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83个出现疫情,全球感染者数量已达到37万人,死亡者数量也已破万。我国是最早与疫情开战的国家,如今我国的疫情阻击战已逐渐步入尾声,与此同时海外疫情形势却愈演愈烈,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开始逐渐由国内管控向严防境外输入转型。
目前我国在自身疫情趋缓的前提下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派出医疗专家,向日本、韩国等国提供了物资援助。其实我国才是全世界最慷慨的国家:疫情期间我国对外捐赠的口罩、呼吸机、检测试剂盒等医疗物资是全球最多的,我国也是为他国提供医疗团队最多的国家。中国人民记得那些在疫情初期帮助过我们的朋友,现在中国的行为真正做到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疫情期间我国的农业、制造业、金融股市均受到了冲击,目前全国各地皆已陆续复工。这其中就包括一部分生产医疗物资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恰恰正是海外各国可以用来救命的,但必须事先声明的是:提供物资的方式分为有偿和无偿两种,我们会根据各国与我国的友好程度、疫情期间对我国的帮助程度等具体实际情况确定这些产品究竟是捐还是卖。
全世界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其中190个均已出现疫情。目前我们的国内的疫情防控工作尽管已逐渐步入尾声,但无症状隐性感染者的问题、境外输入的问题依然存在,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显然我们无力为全世界提供无偿援助,事实上我们目前对外提供的物资并非全是无偿的:中国援外医疗队会随身带去大部分的免费物质,但与此同时受援国还是会从我国购买一部分医疗物资。
尽管我国派去支援塞尔维亚的医疗专家带去了很多免费物资,但与此同时塞尔维亚仍向我国购买了500万个口罩等部分医疗物质;伊朗在接受我国援助的同时伊朗也购买了我国2000万个普通口罩、300万个N95口罩、1万个体温计和200万件病号服;意大利在接受援助的同时也购买了我国83万个口罩……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购买行为和援助行为是两个彼此独立的事件。
我国援外医疗队带去的物资绝对是免费的,只不过在这些物资之外受援国再行向我国购买医疗物资这其实已不是援助行为,而是一种典型的商业性质。既然是商业性质就该秉承“亲兄弟明算账”的商业原则。我们当然对海外国家人民的遭遇感同身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他们的同情需要以牺牲我们自己的一切为代价。非洲天天饿死人,那么难道我们要放弃自己的生活倾其所有去帮助非洲人民吗?
现在我们抛开商业行为不谈,如果只着眼于对外医疗援助是完全免费的吗?如果只从货币关系上看的确是免费的,但我们不能完全只着眼于货币关系。事实上我国对外提供医疗援助固然体现了我国的担当精神,固然是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表达,但其实作为援助方的我们同样也能从援助行为中获益。这点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然而也恰恰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那么我们具体能从对外援助中获得什么好处呢?
首先这是一次绝佳的医术交流的机会:我国作为全球最早开始抗击疫情的国家积累了丰富的防疫经验,但其他国家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积累了自己的经验。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世界各国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各国在疫情初期都或多或少走过弯路,那么现在以援助的形式与别国分享经验实际上就起到医学交流的作用。在新冠肺炎治疗上我们是权威,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当然对推动我国的医学进步是有帮助的。
多年来每当国际上出现大灾大难的时候我国总是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予以援助。如果我们指望这些援助都能得到等价的回报,那么恐怕我们要失望了。非洲小国科摩罗在本次疫情中为我国提供了100欧元的援助,创下了本次疫情中各国援华金额的最低纪录。如果单纯就经济账而言:科摩罗这100欧元远远无法和我们以往对科摩罗的支持相提并论,然而科摩罗作为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捐助行为本身就是对我国抗疫斗争的一种政治支持,而这种国家政治影响力的提升是用钱买不到的。
疫情期间我国的农业、制造业、金融股市均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这种冲击在我们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疫情期间宅在家里的我们因为无法正常上班导致收入减少,一部分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已然破产,可能现在有些人正在忙着重新找工作。整个疫情期间我国宏观经济所受到的冲击其实是比较大的。另一方面我国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财政开支却是巨大的。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复工复产,然而随着我国产能的恢复就使我们面临一个新问题:我们生产的产品卖给谁?况且我们谁又能保证海外的疫情不会蔓延到国内呢?全球疫情的持续蔓延最终是否可能流入我国呢?就算我们可以通过封闭国门的方式把病毒隔绝在外,然而不要忘了这只是疫情期间的特定政策。除非我们能重新回到闭关锁国的状态,否则这种封闭隔离措施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我们现在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无形中帮助自己。
以我国对意大利的援助为例其实是一种对等援助: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意大利在罗马召集了中、意两国20多名医学界专家和学者就加强在中西医学和中西药物领域的合作进行研讨。2003年5月意大利生产活动部副部长乌尔索访华期间向中方提供了赠款和医疗器材。2008年汶川地震时意大利红十字会以及他们医学会派出了14名急救专家援助我们的抗震救灾工作。当时意大利医疗队就驻扎在四川绵阳的重灾区,帮助我国救治了900多名伤员。现在意大利有难,中国报之以李本就是正常的,况且我们也可能从中收获潜在的地缘战略利益。
2019年3月23日意大利和中国正式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意大利是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西方大国,同时也是率先支持华为参加本国5G网络建设的西方大国。意大利是欧盟第四大经济体、西方七大主要工业国之一,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意大利在全世界几乎得不到大额捐助的时候只有中国的行动会让他们心头一暖。人作为一种情感动物也许记不住别人的“锦上添花”,但一定会记得别人的“雪中送炭”,所以这是一次拉近两国距离的机会。
我国对意大利的援助可能使我们收获潜在的地缘战略利益,而对伊朗的援助其实同样如此:且不说在中国疫情初期自身处在美国制裁状态下的伊朗就在第一时间送来了100万个口罩,伊朗还多次在国际上发声支持中国抗击疫情的努力,抨击那些把病毒和中国恶意联系起来的别有用心的言论。同时在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伊朗在我国建立的原油离岸交易中心对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加持。目前我国和伊朗合作在伊朗境内建立了一个病毒联合研究中心,这个机构的战略意义丝毫不在波斯湾建立了一个军事基地要小。
目前我国提供对外援助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体现,也至少给我们自己带来了如下好处:在援助的过程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医学交流,从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帮助其他国家尽快从疫情走出利于为我国产品打开销路,从而推动我国在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遏制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蔓延其实也就相应减少了我们被感染的机率;对外援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近我们与受援国的距离,从而使我们有可能收获潜在的地缘战略利益。
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强调对外援助必须建立在力所能及的原则下,因为只有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为别人提供帮助。中国援外医疗专家需要做的就是把我国在前期防控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告诉受援国的工作人员,从而使他们能少走弯路。为什么我们只能派出这种几个人或几十个人的医疗专家组呢?为什么不能派出由临床医生、护士组成的大规模医疗队呢?其实向海外派出由成千上万医护人员组成的大规模医疗队并不是什么好主意。我们既然已分析了对外援助可能带来的好处,那么不妨再接着分析一下对外援助的成本代价。
目前我们国内的疫情尽管已基本逐渐迈向收尾阶段,但毕竟还没完全结束啊:无症状隐性感染者的问题、境外输入的问题仍是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的。我们当然希望我国的疫情形势不会出现反弹,然而这是任何人也不敢保证的。如果我们在这时向海外大规模派出医护人员,那么万一要是国内疫情出现反复怎么办?这当然是我们所有中国人都不愿看到的,然而谁能保证这种事一定不会发生?
疫情期间我国的医护人员已然是高度辛劳疲惫了,可能很多医护人员是从春节一直忙到现在。目前已有近30名医务工作者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因感染病毒身亡,算上在工作期间突发其他疾病的、遭遇意外事故而牺牲的医务、公安、社区、物流等各领域的一线工作人员已达到三百多位。如果我们现在向海外大规模派出医护人员无疑会大大加重他们的负担,这恐怕是国内民众所无法接受的。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所以在目前形势下减少彼此接触就是避免交叉感染的最佳手段。如果我们向海外派出几千人几万人的医疗队,那么无形中其实使病毒传播的风险大大增加。出国的医护人员不仅需要背负沉重的工作负担,更严重的是他们会面临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如果他们被感染,那么是由受援国医治呢?还是由我国医治呢?
如果由受援国医治,那就相当于他们不仅没起到援助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受援国的医疗负担。那么我们千辛万苦组织一批医护人员出国没起到援助作用,反而让我们的医护人员感染了病毒,请问这样的行动意义何在?如果由我国医治,那就相当于我们在付出医护人员感染的代价后还需要面临被感染的医护人员回国所可能带来的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这对我们国内民众的健康安全是大大不利的。
从我们自身的安全考虑不该在这时向海外大规模派出医护人员,而从全球疫情形势考虑同样不该这么做。疫情期间各国出于防控需要都加强了出入境管理,那么如果向海外派出上千人上万人的医疗队无形中其实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几千人几万人在多个国家之间窜来窜去想想都令人头皮发麻。我们的医护人员可能会在海外感染病毒,而他们一旦感染由可能传播给当地人,那么这其实对全球疫情形势是会造成负面影响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闲时米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Disclaimer: The opinions of this article only represent the author himself. In XIANSHI.IT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