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前行】云游艺仓美术馆,重回“基里科&莫兰迪——意大利现代艺术的光芒”大展现场|云美展

原标题:【艺起前行】云游艺仓美术馆,重回“基里科&莫兰迪——意大利现代艺术的光芒”大展现场|云美展

请大家注意个人防护,不扎堆、不聚集,

做到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

今天,乐乐带大家云游艺仓美术馆,重回“基里科&莫兰迪——意大利现代艺术的光芒”大展现场,看20世纪两位独具一格的大师的艺术作品同场展出,一方面通过他们艺术风格的差异,感受现场丰富的视觉对创和艺术对话,另一方面则探寻他们将外部世界转化为另一现实维度时的共通之处,了解他们在现代艺术历程当中的印记。

展览概述

2017年6月艺仓美术馆为公众呈现了“基里科&莫兰迪——意大利现代艺术的光芒”大展,两位创作风格及个性迥异的艺术家之首度对话,他们的作品启发了现代艺术风潮,包括超现实主义,堪称现代艺术的光芒。

展览由基里科基金会、莫兰迪博物馆为首,集结20家意大利官方艺术机构以及部分私人藏家所提供的作品,共展出140余件(套)作品,含油画、版画、雕塑等原作。展览以时间轴呈现二位大师的代表作品,其中包含基里科原作真迹油画31件、雕塑5件、基里科珍贵绘本石版画两大套,以及参与戏剧创作的舞台设计、人物服装造型设计、蛋彩素描19件、戏服以及其他类型作品。本次展出的另一位大师——莫兰迪,其原作真迹数量为历年来上海之最,共27件,其中包括12件油画、15件铜版画和素描,涵盖其瓶罐、花卉静物名作与风景写生。这些在不同时期的创作,代表其不同的生命经历及创举,至今仍为后人讨论,深具评论及探讨的价值。

展览现场结合最新VR科技,特别设计了两个立体展区——“基里科舞台”与“莫兰迪客厅”,呈现二位大师的跨界创作及生活场景,邀请民众走入基里科画中,身临莫兰迪的工作室,期望打造更多元的观展体验,并激励现在的年轻艺术家进行个性化创作。

此次展览不仅呈现了两位大师的艺术作品,也体现了同时代深受其影响的意大利知名艺术家,包括基里科弟弟阿尔贝托·萨维诺(Alberto Savinio),以及同侪菲利普·德·皮西斯(Filippo de Pisis)、吉诺·塞维里尼(Gino Severini)、马里奥·西罗尼(Mario Sironi)等人, 以及美国当代摄影师乔尔·梅尔若维兹(Joel Meyerowitz)所拍摄的莫兰迪工作室与静物摄影作品。除此之外, 展览特别提供了两位艺术家的纪录片,使观众得以与基里科、莫兰迪时空交汇。

乔治·德·基里科

与形而上画派

乔治·德·基里科自画像

1888年,乔治·德·基里科出生于希腊东部的沃洛斯。1908年,基里科前往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在此期间,他热衷于阅读叔本华和尼采的著作。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描写的都灵广场上的拱形建筑物、建筑物的阴影等,成为他此后画面中常见的元素。

1911年基里科毕业后去到巴黎继续学艺。塞尚、马蒂斯、毕加索等人的作品令他极为震撼,他逐渐探索出一套独特视觉语汇。1913年,基里科作品在巴黎独立沙龙和秋季沙龙上展出,诗人、艺术评论家纪尧姆·阿波利奈尔称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形而上学”。1917年,基里科在意大利北部城市费拉拉与好友卡罗·卡拉共同发起了“形而上”画派。

基里科曾总结他的“形而上”艺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人们在观看每个物体都存在两个视角。一个为平常视觉,即逻辑和理智的视觉。在此视角中, 事物的内在意义荡然无存;另一个则是精灵式的、形而上的视角,它接近梦和孩童的精神状态,只有少数人能在洞彻的境界和形而上的抽象里看到。一件艺术品不能只表述事物的外表形象,还应该强调内在情绪与抒情性,揭示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秘密及意义。

1919年,随着形而上画派的解散,基里科离开了费拉拉,并发表了一篇名为《回归技艺》的文章,表达了自己回归传统绘画的想法,此后,他的创作也渐渐回到了古典主义的道路上。

作品精读

1

一条街的神秘与忧郁

一条街的神秘与忧郁 布面油画 74x58cm 1960年代 罗马卡洛·比洛蒂博物馆藏

基里科一生画过两幅《一条街的神秘与忧郁》。此幅为晚年所作,与早年同名创作构图与色彩相似。空寂的街道两旁矗立着的建筑一明一暗,白色的拱廊建筑平添了悬而未决的氛围。前景中的老式货车里放着家用物品,暗指基里科常年漂泊不定的生活,而滚着铁环奔跑的孤单小女孩给整个作品隐隐蒙上了一层不安。两幢建筑物、车厢等都延伸向不同的灭点,有悖常规的多重的透视关系增添了奇异感。画面呈现了记忆堆砌而成的空间,绵延不尽的距离感以及怅寥的氛围在场景中弥散开来。忧郁之情是与思想紧密相连的,正如沙维尼欧所言“悲伤是绝望的,而忧郁却还与希望藕断丝连……真正的艺术常常是忧郁的但绝不会是悲伤的。悲伤使人丧失理智,而忧郁却植根于理智。”这幅作品是对以往主题的重新呈现,艺术家甩脱了规则的束缚,通过不断的回溯与内省,梳理出自己艺术生涯的心路历程。

2

特撒列河岸

特撒列河岸 布面油画 93x73cm 1926年 法恩扎市立美术馆藏

基里科在第二次旅法期间,曾以“如梦如幻的爱琴海岸”为主题创作了五十多幅作品。《特撒列河岸》是该阶段的首幅作品。基里科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基座、门廊、灯塔等形而上画派元素的围绕下,希腊勇士阿基里斯注视着自己的坐骑。画作中的这匹骏马已洗净了狂野的意向,全然柔化成对古希腊的倾慕与追忆,既有现代美学的特点又融进了一抹奇幻的神秘感。

画面背景湮没在一片朦胧的烟霭之中,好似初升的旭日被包藏在氤氲的雾气之中。从烟霭迷蒙中出现的这匹无眼战马,好像来自异常古老的神话(1927年之前,基里科所绘的马匹均无双眼)。巨大的圆柱形烟囱既像灯塔又像一座直插云霄的塔楼。高超的用色技巧与绘画材料使画面呈现统一的格调,它如同粉笔画一样脆弱,随时会消失殆尽,又好似墟墓间的游魂或梦境中的预言。风中微摇的马尾和马鬃,淡化了的时间与气氛,纯粹的意境以及娴熟的用笔,所有这些无不流淌着丰沛的情感,也隐隐体现画家深厚的希腊渊源。

乔治·莫兰迪

静穆的伟大

乔治·莫兰迪自画像

1890年,乔治·莫兰迪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历史名城博洛尼亚。17岁时,他在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创作。在担任小学美术教员十余年后,1930年,40岁的莫兰迪回到博洛尼亚美术学院版画系任教。莫兰迪终身未婚,与母亲和三个妹妹一起生活,几乎没有离开过家乡,过着如隐士般的生活。但他也深入研究艺术史与同时代的画派。从早期文艺复兴大师、伦勃朗、后印象派的塞尚、德朗、卢梭到立体派的毕加索等,都在他视野之内。他也曾研修未来主义,参与基里科形而上画派的相关行动,与艺术家之间保持交流。

莫兰迪的取景框,始终聚焦于在静物、花卉、窗外景色。

莫兰迪的作品简洁而纯粹,静穆而悠远。他将日常用具的杯、盘、瓶、罐等作为描绘对象,反复观察并捕捉其内在本质。他曾说过:“我本质上只是那种画静物的画家,只不过传出一点宁静和隐秘的气息而已。”

此外,莫兰迪借鉴了意大利湿壁画的风格与创作手法,将油画颜料混合调制成浅色柔和的色彩。近年来低饱和度、朦胧而温柔的色彩体系甚至被统称为“莫兰迪色”,在时尚、设计、家居多个领域成为引领审美潮流之选。

作品精读

1

静物

静物 布面油画 30x43cm 1954年 法恩扎市立美术馆藏

在20世纪50年代,莫兰迪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原先画面构图中明显的垂直性开始出现变化。一方面,他在所要表现的对象之间加大了纵深感,另一方面,他使用低矮的物品使整个构图呈现几何效果。背景上的对象勾勒出纯粹的几何感,而前景的瓶子和玻璃器皿则相互遮挡。莫兰迪绘画技巧的演变和成熟完全是他内心的变化,他深入思考了历史上绘画大师的作品,从乔托到马萨乔,从贝利尼到提香、柯罗、秀拉、雷诺阿和塞尚。画面的构图简单而纯粹,线条在原始 的光线下呈现出阴影,色调从白色到灰色逐步过渡,显得和谐细腻。颜色被稀释淡化为纯净的亮度,堪称大师级手笔。

花瓶、物体和瓶子是乔治·莫兰迪静物画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主题。莫兰迪曾在1953年至1956年间创作了一个系列二十张作品,这幅画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广为人知的一幅名作。这整个系列可以叫作“正方形系列”,因为静物对象的组织摆放有着典型的莫兰迪风格:静物分两行摆放形成封闭的正方形,或者如同本作的格局,形成不那么封闭的长方形。对象的高度基本相同,但第二行的物体色泽灰暗且轮廓被遮挡。前景中的物体则因独特的着色手法而显得格外醒目,例如第一行的两个白色瓶子和右边的油罐。莫兰迪十分钟情于这个倒置漏斗状的油罐,在整个正方形系列中,这幅画作最先使用了这个油罐,之后的一两幅作品也出现了这个容器。

2

风景

风景 布面油画 43x54cm 1943年 罗马国家现代美术馆馆藏

诗意的风景画是乔治·莫兰迪常见的创作主题。这位艺术家在博洛尼亚亚平宁山脉的格里扎纳有一间寓所,夏天他就居住在此消夏度日。

这幅作品的灵感正是来自莫兰迪在家中看到的景象:依稀的房舍、荫荫的树木以及道路上的尘土。虽然画作没有出现人物,但这样的风景却流露出艺术家的性情和心境,比如憧憬战火烟云早日散尽,自己可重拾外光派画法。

或许出于这个原因,莫兰迪并不喜欢把这些作品称为“风景”,而更倾向于“乡间景色”这个词汇,似乎这样更能凸显作品的人文情怀,例如农民的劳作,人们建造的房屋等等。

这些风景画占到莫兰迪创作总量的五分之一,但它们的震撼力绝不体现在数量上,令观者怦然心动的是其极简主义的诗化表达。

资料:艺仓美术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闲时米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Disclaimer: The opinions of this article only represent the author himself. In XIANSHI.IT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本文链接:https://www.xianshi.it/53270

无法分享?请使用微信或浏览器自带分享功能

说点什么...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