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美食片,少儿不宜

原标题:什么样的美食片,少儿不宜

这是一部神奇的“美”食片。

其实……

海报上的残羹冷炙,才最能概括整部片的画风——

不中看的美食

UglyDelicious

温馨提示,小朋友们请捂眼,这部“美食片”少儿不宜。

嘉宾口无遮拦开黄腔。吃个烤鸭吧,被形容为……

我感觉鸭子在和我的嘴啪啪啪

灌汤包的汤汁,被说成是……(你们自己看字幕)

餐厅老板:???

吃个包子,也要露出一副如狼似虎、兽欲大发的表情:

快过来让我摸摸你

包子:???

没错,这位女嘉宾就是脱口秀《小眼镜蛇》里什么都敢拿自己开涮的黄阿丽(AliWong)了。

看到这你大概也能猜到,这部美食片,什么话题都敢碰,什么尺度都敢说。

每一集都会有许多文化“碰撞”。

每个人都站自己的家乡美食是全世界最好,坚持自己的煮法最传统正宗,然后又互相不认同,甚至开始吵架。

还充满了地域、种族歧视。

有色人种做的美食被遗忘,但换成白人来煮就会变流行。

这种口无遮拦的风格会让一些人觉得,这是对各国美食的不尊重。

国家、历史、派系、环境、摆盘都不重要,好吃就行。因此片名才会叫《不中看的美食》。

我要扯掉无谓的元素,回到食物本身

好吃的东西就该不分贵贱,不分国界,不必上高级餐厅,人人都吃得起。

比如这道墨西哥小吃:塔可,也就是墨西哥卷饼。

怎样才地道?

看酱料。是常见的墨西哥红绿酱,还是有点什么别出心裁的酱料。

就好像在广东,你去吃路边的牛杂店,除了看用料是否新鲜,最能锁住客人胃、留住客人心的,就是这家店的独门酱料。

片中的这家塔可店,配有碎辣椒酱,用烤过的辣椒制成。

无论塔克做得多好,只有和烤辣椒一并吃,才是真·墨西哥风味。

好吃的东西,也不一定得有名气,不一定做法复杂。

就像这家几乎要倒闭的韩裔餐厅,让生意重新兴隆的,不是模仿美国人做的西餐,也不是韩国著名菜式。

而是店主重新做出的,奶奶那代人在后厨简单拼凑剩余食材的“员工餐”。

食物好不好吃,跟餐桌礼仪也没什么直接关系。

这种霸气点菜法,直接吓着外国人。

中餐厅也很少像西餐厅那样做精致的摆盘,各种粗暴装碟的大盘海鲜,直接上桌。

堆成小山一样炸龙虾,得两个人一起抬上来。

好爽!

虽然不好看,也没食相,但就是畅快淋漓。

这种“随便”的态度,怎么听起来跟我们中国菜讲究的“正宗”完全相反?

不得不说说主持人——韩裔美籍厨师大卫·张(DavidChang,以下简称DC),一个改变美国餐饮界的胖砸。

身为韩国人,从小吃韩食,却深谙中餐,最后受日料启发,开日式拉面连锁店火爆全美国,成为明星大厨,走上人生巅峰。

DC虽然名气大,但他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顶级厨师。

一开始在厨师学校学习“高端”法式厨艺,又在著名大餐厅里当学徒,但学了几年后,他就对死板的厨艺感到失望,跑去日本“散心”,顺便学了日式料理。

同学们都在“正轨”上为当名厨而拼命往高处爬时,他又“跑偏”去开小食店。

如今,曾经的同门师兄弟都感叹,当年我们还笑这个人放弃大好前途,现在人家都成为电视上常见的明星了,我们还在厨房里忙死忙活。

售卖的食物包括:(各国风味的)拉面、包点、粥、饭……DC又把各国煮法&味道都融入菜里。

只做他喜欢的、想煮的、新奇的菜式,菜单也经常换。

它有些像葡萄牙菜或者韩国菜,但味道是四川风味

图源见水印

传统又“反传统”——直接创造新的传统。

其实不光是DC的店,在美国的中餐、韩餐、墨西哥餐,都一样。

中餐馆的华裔后代们,开发出这些中西结合的菜式,既不算传统中餐,也不算传统西餐,已成为一种新的味道。

不正宗,但那有什么关系呢?好吃就行啊。

说白了,这部片用一个移民的视角,以餐饮文化为切入点,探讨美国文化中的多元性,在融入去的过程中影响它,并成为它的一份子。

不过肉叔看得最开心的部分,要数DC这个“中国菜十级爱好者”,到处怼人,为中国菜正名。

第一集,朋友说墨西哥卷饼是全世界最好吃的食物,要带他去试。

他吃完一个大虾卷饼后,虽然也赞了一句“好吃”,但并没有特别夸张地发出“鹅妹子嘤”的感叹,明显可见他内心并不同意这个结论。

他马上说,这就像中国的虾饺啊。

之后,全球著名大厨正在为DC示范意大利特色美食——脐饺的做法。

DC又非常耿直:

这不就是馄饨嘛?这是迷你中式饺子,不是脐饺。

直接把人家大厨气炸。

几乎每一种食物,他都会联想到一种亚洲美食。

因为这点还老是被朋友吐槽。

他甚至拿亚洲美食硬扛全球著名高端菜系——意大利菜。

用“辩论赛”形式一拼高下,完全没在怕的。

你说你们意大利饺子多?

结果数来数去就6种,但亚洲的饺子却形式多样。

更重要的,不但种类多,还本质淳朴,哺育了形形色色的人,不一定只有高端人士才能吃哦。

“逼”意大利人在同胞面前承认更喜欢中国菜。

你是要让我和我认识的所有意大利人为敌吗……我喜欢亚洲菜

这种意大利著名的脐饺,美其名曰维纳斯的肚脐,精致摆盘,放在西餐厅里卖,价钱贵到飞起。

实际不就跟我吃货大国满街便宜又好吃的云吞/馄饨/抄手很像?

还有这种希腊人的旋转烤肉,把层层叠的肉柱一点点割下肉碎,夹在饼皮中间吃,不就是手卷饼嘛!

DC为亚洲食物被低估深深感到不忿,在餐厅吃着吃着,就跟嘉宾大喷:

凭啥包子饺子从来不像意大利方饺那样,被当成艺术品?!

凭啥许多欧洲菜明明不够亚洲菜好吃,但换个盘子和场所就能卖得比中餐贵N倍?!

这破事儿让我抓狂

他并不是非得一拼高低,也不是说中餐更好,本来食物文化随着移民在各国之间传播,互相融合,又创造出新的食物。

好吃就是好吃,人们应该改变这种A国食物比B国食物“低端”的印象。

他只想为被低估的美食正名。

因此他也一直在强调,一种食物尽管不中看,也不一定符合大多数人口味,但伴随你长大,带有一个地方的独特口味和印记,就会有疯狂的追随者。

例如你小时候一定吃过某家不正宗的快餐店,味道也很一般,但让你至今难忘。

因为那是你童年的味道。

对于DC来说,那就是年轻时吃过的各种亚洲美食。

例如上海的生煎包。

尽管第一次吃的时候,DC不知道里面有汤汁而被烫伤整个口腔,但他仍然最爱这个味道,因为里面储藏着他年轻时候来中国的回忆。

不用什么高级餐厅,就在路边简陋的小店,就能吃个满嘴爆汁,一脸感动。

在那里,早上9点就停止自来水供应,也没有煤气,得烧柴火。比起设备齐全的高级餐厅厨房,这里做顿饭相当麻烦。

但并不妨碍她们做出好吃的饺子。

那些精致繁琐的步骤、环境、摆盘、礼仪的讲究,都比不上这种朴实的、最大限度利用有限条件做出来的好吃,因为这是记忆里的味道。

感觉就像小时候的家

我家的女人们过去就包饺子

包饺子的老奶奶也说:

你像我们那孩子

瞅着我们包饺子

他也要伸手

肉叔想起小时候过年,家里的女人们都聚集在一起包一种叫炸角的食物。

这时候,肉叔就一定要伸出小爪子拿起一块面皮,学着大人们的样子装模作样地包起来,还硬是要发挥“灵感”,创作一些奇形怪状的“新品”。

看她们包得多漂亮

我包得像石头一样

同样的,还有充满期待地站在厨房门外,伸长脖子等待美食出炉的猴急心情。

是不是也像小时候的你?

相信此时此刻,你心里肯定已经想起了某个菜,某年某月,某地某人。

是有点俗,但美食说到最后,不就是关于文化、关于记忆、关于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闲时米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Disclaimer: The opinions of this article only represent the author himself. In XIANSHI.IT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本文链接:https://www.xianshi.it/53946

无法分享?请使用微信或浏览器自带分享功能

说点什么...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