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 | 俄乌冲突背景下的德国国防建设:“千亿欧元”该怎么花?

原标题:早读 | 俄乌冲突背景下的德国国防建设:“千亿欧元”该怎么花?

「一周热点」

6.4-6.11

在这里

看全球航空

也许是因为俄乌冲突的一些“趋势”日益明朗,欧美国家在继续向乌克兰输送武器装备的同时,其内部也开始了“反思”。

通过各种媒体报道可以看出,这种反思或是聚焦于“涨军费、再武装”大方向之下,各国国防、军力建设上的长期“缺课”问题;或是讨论在这场影响重大地缘冲突背景下,本国国防工业所暴露出的问题。最后的结论则是统一的:要从多方面来重启、重塑国防。简而言之,俄乌冲突之下,欧美国防工业正在酝酿一场新世纪以来的重大变化。

早读 | “武装到牙齿”的欧洲?武器进口量猛增,继续涨军费

目前来看,这场变革中冲在最前头的当数德国。2月底,德国总理舒尔茨批准千亿欧元军费,显然强烈刺激了各国媒体和政要。而今,过去了3个月后,来自西方媒体、德国智库的声音也从最初的“惊讶”“惊喜”“激动”,转向理性看待。

千亿欧元也不能抵消当年的“欠账”

千亿欧元,相当于过去两年里德国军费之和,是冷战结束以来,德国最大的再武装计划。显然,这将一举扭转当前德军国防预算不足的局面。

对于一个长期以来不愿在军事领域进行较多投资的国家来说,这显然是一场巨变。但德国经济研究机构Ifo研究所表示,尽管这个数字听起来令人印象深刻,但其实并不能弥补德国多年来的支出不足。

对于近年来德国如何削减军力及相关领域经费,媒体在报道中援引了这样一组数字:目前德军兵力18.4万人,军费开支仅占GDP的1.5%。而在冷战末期,仅西德军队就超过50万人,军费开支占GDP的2.7%。

Ifo研究所的这一断言,来自西方媒体报道中的德军现状:由于连续数十年削减军费预算,导致德国海军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军舰具有随时部署的能力;而就单兵装备来说,德军的子弹、背包、防护背心和冬季夹克等基本物资都严重短缺。德媒还曾经报道过,因后勤保障工作不力,有的德军部门至今一直未领到2020年定制的制式徽章。

更让德国士兵觉得毫无颜面的是,就在不久前的立陶宛演习中,德军曾因为装备落后而遭到了其他北约军队士兵的嘲笑——演习中,德军因依然使用老式通信装备(有的生产自30年前)而不知如何使用最新的通信装备。

除了因为装备落后而被嘲笑,更让德军扎心的则是立陶宛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主席一番话:“德国军队很棒;我们非常感谢他们来到这里,但我们也希望能来一些做好战斗准备的美国军队,最好是在这里永久部署。”

所以,等来了千亿欧元军费的德国军队,在将“收藏夹”里昂贵的新武器加入购物车之前,还得先将弹药、通信设备等基本物资买够。对此,德国一些智库给出了粗略估计:补充弹药库可能要花去200亿欧元,购买现代通信设备则需花费200亿欧元甚至更多,而如行军背包等满足步兵日常所需的单兵装备则需要超过20亿欧元。

一些西方媒体的报道中,现在的德国不是不想向乌克兰援助现代化的先进武器装备,而是实在能力有限,毕竟连德军自己都缺现代化装备。因此,德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大部分武器装备都是已存放多时、或已退役的(比如图中的“猎豹”自行高炮)旧装备,需要翻新后才能送给乌克兰。

底子厚的德国终于要武装自己了

千亿欧元的军费预算不仅将给德国军队带来一场“久旱甘霖”,对于德国本土的国防工业来说也是如此,即便迄今为止具体的分配方案还未确定:

我们依然在等待了解千亿欧元中的大部分将如何分配。

近几个月来,德国军方密集宣布“换新”计划:为空军采购F-35A战斗机以替换“狂风”,为陆军采购CH-47F“支奴干”以换掉CH-53G,采购AH-64“阿帕奇”来接替“虎”式等。虽然这些新机都是美国货,但全面来看,德国本土的国防工业并不缺乏相关方面的能力。

从国防企业的名号和数据来看,德国都是实实在在的军贸大国:据每年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全球军贸报告显示,德国是过去5年间全球第五大武器出口国。因此,德国本土的防务企业必然拥有绝对实力,有能力在千亿欧元的“大蛋糕”里“吃下”可观份额。

近日,德国宣布以约50亿欧元采购60架CH-47F“支奴干”以替换现役的CH-53G直升机,预计新机将2025年至2026年交付。

德国空军在军事开放活动上展示“狂风”,未来F-35A将接替它。

在俄乌冲突爆发、欧美诸多防务企业股价纷纷迎来一轮上涨时,德国莱茵金属公司(Rheinmetall)的股价也翻了一番多。随即,该公司就将预计营业额上调了15%-20%。

莱茵金属公司的主要军用产品是轮式装甲车辆、军卡等。德国大众集团旗下的特拉顿(Traton)公司就与莱茵金属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专门生产军用车辆。

另一家同样主打地面装备的德国防务企业克劳斯-玛菲韦格曼(Krauss-Maffei Wegmann,简称KMW),其代表产品“豹”2主战坦克畅销全欧洲,堪称欧洲通用的主战坦克。此外,如果德军想换掉被嘲笑的老式通信设备,也可以选择德国本土企业罗德&施瓦茨(Rohde & Schwarz)的产品,该公司也是通信行业的老牌厂商了。

KMW的拳头产品“豹”2主战坦克有着“欧洲通用主战坦克”之称。

智库分析普遍认为,德国本土防务企业的年收入中,对外出口与装备本国军队的收入基本相当。不过,过去这些年里,受制于德国军费开支的缩减,这些防务企业早已削减了产能。而在眼下“再武装”计划的刺激下,这些企业也需要几年时间来提高产能——特别是鉴于当前全球制造业普遍存在的供应链问题,这些德国企业更需要时间与上下游供应商沟通、协调,以实现增产计划。不过俗话说“钱是英雄胆”,有了千亿欧元计划做底气,KMW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就豪气十足表示:可在两年内为德国陆军交付数百辆“豹”2和“美洲狮”步兵战车。

虽然德国国防工业的“千亿欧元”计划已经在路上,但一些德国官员和专业人士也冷静地认识到“虽然我们现在有很多军费预算,但如果不明智地花钱,我们终将一无所获……德国军队现代化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还需要改革整个官僚采购体制。”

德国官员表示,当前德国武器装备的采购程序非常繁琐且缓慢,超过2500万欧元的采购就需要得到德国议会预算委员会的单独批准,而且招标不能只在德国进行,还必须面向整个欧盟。

德国空军的“台风”战斗机。过去几年里受限于预算等多方面原因,其出动率不佳。

不仅如此,德国法律还允许竞标落选的一方上诉法庭,对竞标决议提出质疑。这个法律“漏洞”之下,免不了会节外生枝,已经确定的招标合同常常被这样的竞标官司至少拖个一年半载,执行堪忧。在拉长整个招标周期的同时,也会导致新装备入役的时间被一再延续。

所以,根据媒体报道,在千亿欧元计划之后德国国防部就将主要防务企业的高管召集到柏林进行商议,会议的一项重点议程就是敦促各方停止通过这样的诉讼官司对彼此“拆台”,从而团结起来更高效地开展工作。

欧洲小国也赚到了这波“红利”

长期以来,德国因经济稳健发展而有着“欧洲经济火车头”之称。此次“千亿欧元”计划出台后,除了德国本土的防务企业,欧洲多国也将获益于这波经济刺激计划。

根据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德国的防务企业们已开始加大从欧洲多国采购物资的力度。比如位于瑞典,专注于背包、迷彩斗篷和其他作战服装的制造商Snigel Design就收到了德国的订单;而为莱茵金属公司提供防空系统、雷达和弹药的瑞士阿尔多夫和苏黎世工厂的工人们也面临着快速增产的巨大压力。

对于欧洲小国瑞士来说,眼下这波经济增长不仅仅来自受益于德国“千亿欧元”计划的大小公司(包括莱茵金属在瑞士的子公司,以及德国防务企业在瑞典的供应商等),还有一波利好来自于俄乌冲突背景下,欧洲多国普遍大涨军费、扩充军备的现实。

据瑞士广播公司SWI报道,瑞士政府控股的RUAG集团,作为欧洲领先的小口径弹药制造商,近期收到的来自北约国家的订单量激增,正在规划增产;自俄乌冲突后股价一路上涨的瑞典萨博(Saab)公司在瑞士图恩的工厂也已经注册完成,并先期雇佣了约80名员工。而瑞士其他活跃在防务领域的大型企业也普遍受益于欧洲各国重整军备的行动。

瑞士RUAG集团的工厂正在对本国空军装备的F/A-18战斗机进行维护工作。凭借自身扎实的实力,瑞士等国的防务企业也将在这轮欧洲“再武装”计划中获利。

莱茵金属公司表示“目前整个集团的87%订单都是来自北约国家,而且占比还在不断上升。”

与意大利防务企业的跨国合作

有了“千亿欧元”计划做底气,如莱茵金属公司等德国防务龙头企业也正在野心勃勃地寻求更多合作机遇。

今年3月,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接受意大利纸媒《太阳24小时》(Il Sole 24 Ore)的采访时就表示:莱茵金属公司愿意通过增加投资,来加强与莱昂纳多的子公司奥托-梅拉拉(Oto Melara)的合作,并扩大其在意大利的工业网络,

为了表明我们承诺的长期性,我们也准备通过收购奥托-梅拉拉的股份来做出财务上的承诺。

俄乌冲突爆发后,意大利防务巨头莱昂纳多公司的股价也达到了两年多来的最高点,这显然是受益于当下的欧洲多国军费大涨。而莱昂纳多的实力不仅体现在参与了多个欧洲多国项目,比如图中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联合的EuroMale空中无人机,同时也为意大利获得“5年来全球第六大武器出口国”的名号贡献了不少业绩。

6月3日,路透社报道称,莱茵金属公司已经为奥托-梅拉拉的49%股份设定了1.9~2.1亿美元的参考收购价格,未来还可能会收购2%或更多股份来实现持多数股权的计划。

文章分析称,莱茵金属之所以向意大利同行主动伸出橄榄枝,是为了获得进军意大利的“跳板”,在新一轮意大利军队的现代化升级计划中分得一杯羹——其中包括向意大利推介旗下新一代步兵战车“山猫”、争取与意大利合作参与“主要地面作战系统”(MGCS)计划等。

意大利总理马里奥·德拉吉在意大利罗马的基吉宫会见来访的德国总理奥拉夫·舒尔茨。

不过,欧洲防务巨头之间能否“联姻”成功不只取决于企业间的两厢情愿,还得先收到两国政府,特别是意大利政府的“祝福”。因为意大利政府正是莱昂纳多公司的最大股东,对此事有着绝对发言权。

所以,力图促成跨国合作的德国莱茵金属公司,除了一系列“我愿意”的积极承诺外,还要看意大利政府在与德国合作加强安全和防务一事上是否意愿足够明确、共同利益是否足够大。显然,莱昂纳多是意大利政府手中分量十足的筹码。对此,意大利驻德国大使对此先给出了积极的信号,称德国和意大利有相当大的潜力来开启国防工业合作的新时代,“进入更加一体化的层面”。

德意合作的远大前程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ECF)研究员就此分析称:近年来在欧盟内部,意大利和德国两国在移民、结构性经济改革等领域一直存在分歧。而此前两国承诺要在今年年中签署合作行动计划,那么两国在国防工业领域的合作(比如莱茵金属与莱昂纳多)显然会成为双方谈判之中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

如果德意两国最终能在国防工业领域达成联手合作,或将奠定在该领域与法国相媲美的领导地位,并可持续地促进欧洲战略上的自主,特别是能够提升两国在“欧洲自主国防”这个重大议题上的话语权以及防务技术实力。

欧洲当然懂得“没有强大的国防工业,就没有战略自主权”的道理,而近年来不论是美国前总统的“美国优先”,还是当前的俄乌局势,都在加速欧洲自主国防的进程。

不过,分析同时称,意大利和德国之间的合作在为欧洲国防的自主化、一体化的长期努力注入新活力同时,也应该更加开放,寻求更多边的互补性的合作,以避免被其他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国视为是威胁与挑战。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德意两国的合作上升到更广泛的欧洲国防一体化的高度。

这或许就是德国“千亿欧元”所催化出的副产品:它自带“欧盟式”的理想光芒、有着“远大前程”,但又多少又有几分不现实。不过,现实的是,俄乌冲突所“催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正在酝酿中。在欧美国防工业之中,德国只是典型之一,下一期的早读,我们将把视角转向法国和美国。

音频 | 排版:茹艺

策划 | 文案: 郑宇航

编审 | 监制:武晨、王兰

看航空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点击卡片即可获取全文

暴风眼中的德国:买美国飞机会如何影响欧洲防务自主建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闲时米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Disclaimer: The opinions of this article only represent the author himself. In XIANSHI.IT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本文链接:https://www.xianshi.it/54100

无法分享?请使用微信或浏览器自带分享功能

说点什么...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