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国失去了一出海口,及时抱住中国大腿,获得投资两亿立马翻身

原标题:此国失去了一出海口,及时抱住中国大腿,获得投资两亿立马翻身

自地理大发现以来,海洋的价值日益重要,各大国无一不在海权上下功夫,都希望成就海上霸主地位。从十七世纪开始,很多国家就暗暗努力,因为在海洋的开拓力背后,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实力。

在这一场博弈中,中国远远落后,但由于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即使落后也不至于沦落为内陆国,而在世界其他国家就没那么幸运了,一旦落后,就会被打到无还手之力,甚至连海洋的边沿都挨不到了。

更惨的是,本来是沿海国被打成内陆国,国内经济发展更是跌落到谷底,由数一数二的富裕国家到十足的“穷国”,埃塞俄比亚就是个例子。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大陆的一个文明古国,信奉基督教,这在非洲人中是很稀少的。说明他们的文明程度与非洲其他地方不同。

说起埃塞俄比亚,不得不提厄立特里亚,这个地方原属埃塞俄比亚,在公元前,凭借红海迅速繁荣,经济达到鼎盛。当时这个区域的国家叫阿克苏姆国家。当时国王很傲娇地给自己取了个名叫“万王之王”。

阿拉伯人崛起后,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阿克苏姆国日渐衰落,但由于他们靠着红海地理位置重要,所以历代君主都对厄立特里亚沿海区非常重视。

十六世纪奥斯曼帝国向非洲渗透,埃及、阿尔及利亚被先后吞并,奥斯曼君主到处网罗四海为家的海盗,竟然用他们组建一支海军,这支海军在红海上大败西班牙舰队,厄立特里亚被彻底征服,首都都被奥斯曼收入版图中。

十九世纪末,西方疯狂涌入非洲争夺殖民地,非洲大陆基本被瓜分殆尽,厄立特里亚变成意大利的殖民地。

十九世纪末,西方大国呈现对峙局面,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他们彼此结盟,好对付其他的国家,由于英国渴望拉拢意大利这个同盟者,所以意大利占有的殖民地得到英国承认。

同时埃塞俄比亚的国王也发愁国内局势不稳,王位堪忧,就做了一件挺卖国的时期,同意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部分占领权,前提是埃塞俄比亚割让整个沿海地区,意大利补偿一些武器和钱,双方皆大欢喜。

埃塞俄比亚国王成功的当了“埃奸”,成了卖国贼,让埃塞俄比亚丧失了整个沿海地区,以后只能望海兴叹。

二战后民族独立兴起,在这股浪潮中,非洲四十多个国家宣布独立,后来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意大利战败后,把殖民地都放弃了,厄立特里亚自然也就被扔了。被扔了的厄立特里亚,静静等候着命运的裁决,它该花落谁家呢?

所幸联合国决定将它跟埃塞俄比亚“合并”,当然,绝不是让它重新投入埃塞俄比亚的怀抱,而是作为自治体和它组成联邦。不管怎么说埃塞俄比亚都是幸运的,因为重新获得了一千多公里的出海口。

埃塞俄比亚心里一直觉得厄立特里亚是自己的一个省,就算几百年过去了,只要有机会依然想把它打成一个省,后来埃塞俄比亚出了一个专制而有野心的皇帝,皇帝强行取消联邦制,将厄立特里亚变成一个省,结果激怒了厄立特里亚。

当地的人民不断武装反抗,要求独立,最终他们争赢了,埃塞俄比亚丧失了全部出海口,只能再次望海兴叹。

可怜的沿海国家,因为自己野心太大,太急躁,重新变成内陆国家。

在埃塞俄比亚重新获得海岸线时,它的经济非常好,很快成非洲第一“富国”,后来厄立特里亚举行“公投”将自己投出埃塞俄比亚后,它就成为一个最近距离海岸线只有四十公里,只能看着听海水呼啸的悲惨的内陆国,国内经济下滑,重新变成“穷国”。

但现在这个“穷国”及时抱住了中国大腿,说自己是具有“中国元素”的国家,如果你去埃塞俄比亚,碰见热情的出租车司机,他可能会指着窗外的建筑,兴奋地跟你讲“中国元素”。

如今的非盟总大楼是埃塞尔比亚的骄傲,耗资两亿美元,是中国出钱援助的,埃塞俄比亚非常喜欢中国,他们说:“没有你们中国人,我们也不会有公路、大楼、轻轨,我们看好中国。”

在非洲很多地区工业化都是很难实现的,但埃塞俄比亚看好中国,他们有信心中国跟它们将会继续合作下去,虽然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在下滑,然而埃塞俄比亚对中国依然充满期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闲时米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Disclaimer: The opinions of this article only represent the author himself. In XIANSHI.IT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本文链接:https://www.xianshi.it/61016

无法分享?请使用微信或浏览器自带分享功能

说点什么...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