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战争史上,一旦弹尽粮绝,为何往往西方人投降东方人战死?
在对战争史的研究中,很容易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在战争最后关头,西方人往往选择投降,而东方人宁愿战死”。这个看上去好像不可思议,甚至有反驳的欲望,但是请大家举个例子,想必很难被列举。但是东方国家以日本为例,在战争后期日本面对战败时的态度往往是自裁。而西方国家以幽默的意大利为例,打仗投降也就罢了,不打仗就投降也是有过的。
涉及战争的话题看似很严肃,那个国家不愿意“和平共处”呢?国家在和平年代,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会大幅提高。但是战争的发生却打乱了这一切,“流离失所”及“痛失亲人”的悲剧在战争中不可避免。此时,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所有的重担都压到了军队的肩上。军人为了保护“国与家”,参与战争成为必然。但是,战争是残酷的,没有人敢保证战争双方没有伤亡。此时,最大限度的保卫军人的生命,使各国竭尽全力而为之。
除了德国,西方人很少会在战场上见到军人达到狂热地步。仍以意大利为例,在二战中遇到战争不计损失全力以赴的情况并不多见。在他们的眼中,战争的胜利与荣耀固然重要,但军人的性命更为珍贵。对于战争,只要是没有太大的伤亡,结果“差不多”就好。而在民众的心间也是如此,自己的家人就在队伍中,受伤甚至死亡的情况绝对不想遇见。在传统观念中,能够挺起胸膛迈出保家卫国的一步就好,投降反而是“明智之举”。但是,这样的观念在东方国家并不存在。
“精忠报国”这在东方国家以深入人心。荣誉感至关重要的东方,在军人心中为了保护“国与家”,自己的安危并没有那么重要。而群众更是如此,在他们的眼中,自己的子女或亲人战死沙场是尽忠的表现,是至高的荣耀。当然观念上的区别引起东西方差异仅是其中之一,在有些国家,军人被俘虏后家人会受到“区别对待”,如此的情况下“勇往直前”成为唯一选择,否则保家卫国的初衷却成了伤害家人的诱因。
差异的存在不可否认,而如此差异间孰对孰错却也不可争论。双方所站角度不同,引起的结果也不相同,但是在战场上却都是保护了自己的家园。对于如此观念,只能说是历史与文化的差异,想必这样差异的存在,军人们也各有自己的看法吧!
作者:苦尽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