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游的女性》丨200年前欧洲女性的“打卡日记”,打破偏见与固化思维

原标题:《壮游的女性》丨200年前欧洲女性的“打卡日记”,打破偏见与固化思维

旅行出游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或许是:与异质文化相遇,正是汲取知识、扩展自我。200 多年前的欧洲,最热景区在哪里?出门游历的女性需要哪些准备?

“壮游”主要是指文艺复兴以后欧洲贵族子弟在欧洲范围内进行的跨国界旅行。由于18至19世纪的英国尤其盛行这种壮游,所以常见的壮游路线一般始于英国的多佛,然后渡过英吉利海峡到达法国加来。随后,旅行者及其随从前往巴黎,在此学习法语、舞蹈、击剑和马术。离开巴黎后,旅行者将拜访瑞士,通常是去日内瓦或洛桑,从这里再艰难地翻越阿尔卑斯山,到达意大利。在意大利,旅行者要访问各处古迹废墟,去美术馆、博物馆欣赏并研究艺术品、绘画、雕塑,主要旅行城市包括都灵、佛罗伦萨、比萨、帕多瓦、博洛尼亚、威尼斯、罗马、那不勒斯,等等。意大利还是接触欧洲大陆贵族和上流社会的绝好社交之地。

在理查德·拉塞尔斯(Richard Lassels,1603-1688)的著作《意大利之旅》(The Voyage of Italy,1670),书中提出完美、成功地实践意大利旅行须具备四个维度:知识的、社会的、道德的、政治的。这四个维度同时也成为旅行的目标。

壮游的社会性价值

每个男性迈向绅士教育的必经过程

史学家爱德华·吉本认为,完成国外旅行才算是完成了英国绅士的教育;作家塞缪尔·约翰逊也说过,没有完成壮游的人会受到自卑情结的困扰

18世纪晚期以来,包括歌德、拜伦、司汤达、梅里美、狄更斯、罗斯金、尼采、王尔德、托马斯·曼、普鲁斯特等在内的众多男性作家都曾热情地奔赴意大利,展开对其日后创作或人生必然发生了深刻影响的文化之旅。歌德的《意大利游记》,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与《唐璜》,司汤达的《意大利绘画史》、《巴马修道院》,梅里美的《高龙巴》,狄更斯的《意大利风光》、《小杜丽》,罗斯金的《威尼斯的石头》,尼采的《曙光》、《快乐的科学》,直至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这些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作品都与意大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仅仅是去研究这些作品,都能充分展示现代壮游的丰厚文化价值。

女性是否同样有壮游的渴望和激情

壮游女性丰厚的物质基础

相比于男性,壮游的女性的身影在男性壮游史中却是极为稀少的。意大利当代学者阿蒂利奥·布里利(Attilio Brilli)与西蒙内塔·内里(Simonetta Neri)合作发表的《壮游中的女性旅行者》弥补了这一学术遗憾,向读者再现了自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中期十六名西方女性的壮游旅程,并向世人证明壮游同样是现代女性提升自我修养的权利和必要内容。

女性壮游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壮游的女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她们多来自世家大族和富豪人家,有机会、也有条件与丈夫一起出行。书中提到的巴黎贵族女性安妮-玛丽·杜·博卡日,1757年时这位女性就随担任财政部专员的丈夫离开巴黎,前往意大利,成为最早完成壮游仪式的欧洲女性之一。

安娜·里格斯·米勒被称为“巴斯的阔太太”;玛丽·格雷厄姆的丈夫是一位富有的庄园主,能够维持长期定居国外的生活;伊丽莎白·韦伯斯特成功说服丈夫遵循英国贵族远赴欧洲壮游的礼仪,他们的壮游从1791年持续至1796年。毋庸赘言,这些贵族女性的出行一定会配备坚固结实的私家马车,有一群仆从、信使为其鞍前马后地服务。这其中,玛丽·布莱辛顿伯爵夫人乘坐的马车似乎最为豪华舒适,它不但弹性十足,有缓震功能,而且配备了食品柜、洗手间、图书馆和写字台,伯爵夫人在这样的马车上撰写其远行的旅途日志。

“文化对于妇女的幸福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壮游女性的学识、热情和欣赏能力

由于长期的社会分工和性别偏见,19世纪之前的人们普遍认为,女性只需要初等的和一般性的教育,这样的女性会更容易被驯服,更容易接受他人为其挑选的丈夫,接受命运。但是经历了启蒙运动的普遍洗礼,竭力追求自己的文化渴望并以渊博学识追求理性与修养的女性越来越多

壮游女性普遍具有丰富的学识,对旅游的热情,对艺术品和古迹的欣赏能力,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著名的贵族女性玛丽·沃特利·蒙塔古夫人就说:

“文化对于妇女的幸福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纵观壮游女性的游览路线。她们大部分都会去观赏以竞技场、比萨斜塔、庞贝古城、维苏威火山等为代表的历史古迹,会深入库比的西比尔洞穴这类考古遗址,更多的则是长久流连于各美术馆、博物馆和艺术家的工作室,欣赏品鉴绚烂宝贵的艺术作品。

杰西·E.韦斯特洛普在1854年6月的一封信中概括了旅行者为充分享受罗马(广及意大利)而必须做好的准备工作:

首先,旅行者应当接受过古典文化教育,或至少熟知古罗马和中世纪历史;其次,不妨懂一点拉丁文,以便解读碑记铭文;第三,在绘画、雕塑方面的丰富学识和审美眼光也是必备的,这样才能饱览公共和私人画廊,以及艺术家工作室中的艺术作品。也就是说,只有先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才能真正理解并欣赏“一座充满过去和现在的珍宝的城市”。

壮游者中也不乏本身就极具艺术修养和知名度的女画家,比如曾为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绘制肖像画的伊丽莎白·维热·勒布伦。作为对玛丽王后忠诚的代价,她的意大利之旅本是充满惊险的政治流亡之旅,但是意大利的绘画和雕塑宝库将这场流亡之旅转换为“真正的职业养成之旅”,因此反倒合乎了“最崇高的壮游精神”。

女性壮游者不仅对艺术品收藏、图书馆、考古挖掘、宗教礼仪投入热情,也会参观医院、监狱、精神病院、修道院等场所。蒙塔古夫人对女儿说,对意大利的理解不应当以男性旅行者的叙述为根据,因为他们“回国时的见闻还不如待在家中对着一张地图凭空幻想来得多”。

摆脱了家务束缚的女性旅行者可能更善于倾听和谅解,关注各民族的习俗和社会状况,比如在意大利,最美丽的修女可以身着华服,在会客室接受显贵与名流的恭维,意大利的贵妇人则会因英国妇女身上的香水、香粉味道而昏倒,这些是一般的男性旅行者难以注意到的。

在不同文化的冲击中

打破偏见与固化思维

在不断的壮游中,女性随着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和社会思想的涤荡,很多贵族女性接受与领悟了启蒙运动的精神。

最早完成壮游的女性之一安妮-玛丽·杜·博卡日认为,比较旅行中看到的其他文化恰恰是“反思自我和自身条件的一种途径”。“巴斯的阔太太”安娜·米勒夫人则主张,旅行要求我们摆脱自身观察方式的偏见,“那些偏见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妨碍我们不偏不倚地评价那些生活在遥远国度、看上去和我们不一样的人”。因为嫁给了一位意大利音乐家,海斯特·皮奥齐夫人逃离了英国上流社会的社交圈,比其他女性壮游者相比,她能够更近距离地观察本地人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更容易地与他们建立起长久接触。海斯特注意到,意大利人的高尚义举与无赖劣行、尊贵的精神和卑鄙的举止很多时候都是并存的,由此认识到对意大利的每一种解读可能都只是片面的、相对的。

我们之所有有绝对的是非观、有非黑即白的认知观、有美丑的单一审美思想,皆是因为我们的思维边界受到了很大的束缚,有的人穷其一生都跳不出业已形成的思维怪圈儿,有的人活到80岁都理解不了有些事情为什么就是这样。我们的眼界决定了我们的思维边界,而思维边界决定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态度,而而解决 问题的方法和态度,共同填充了人的一生。《壮游中的女性旅行者》认为,这群壮游的女性旅行者对异国文化保持了开明、宽容、理解、热爱和求知欲,表现出一种从启蒙运动那里继承而来的普世主义和大同精神,因此拥有了一种世界公民的视野

壮游女性的旅行笔记

是旅行,更是女性思想成长记录

女性壮游者大多数都是笔耕不辍的,坚持将自己的旅游见闻以书信、日志、回忆录、游记、旅行手册、小说等形式记录下来,有些还为意大利画家作传,撰写艺术史。18至19世纪的英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促成了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简·奥斯汀、玛丽·雪莱、勃朗特三姐妹、盖斯凯尔夫人、勃朗宁夫人、乔·治桑等一批女性作家闪耀于文坛,她们的很多作品在其生前就得到了读者的追捧,女性壮游作品的出现正是对这一文学现象的呼应。

与经典文学作品相比,这些壮游文学完全可以作为意大利的导览手册,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即使是德·斯塔尔夫人的小说《柯琳娜,或意大利》(1807)也被作为造访罗马的姑娘们必持的袖珍手册,因为她们要去目睹柯琳娜看过的一切。

随着政治形势的快速变化,壮游者的人群也发生了鲜明的变化,也就是说从原先的以贵族阶级为主,到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成为主角。玛丽安娜·斯塔克《欧陆旅行记》中有很多文字涉及远游之人应当置办的物品和日常用具,包括背囊、行李、服装、药品、武器、钱币等信息,甚至还告诉人们应该如何驱除旅馆的臭虫与跳蚤,这些琐碎信息传统经典文学一般不会屑于去书写。从专属于贵族的壮游到新兴资产阶级的加入,壮游记录也更加简单化,实用性也更强。

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期,欧洲局势发生了一系列深刻而激烈的变动,这些女性却能秉持每一位成年妇女都有权参与壮游的信念,克服一切物理的、身体的、精神的、经济的困难去实现这一信念,并以自己的投入性书写成为精英旅游的最后代表。

写在最后

正如德•斯塔尔夫人所说:尽管众说纷纭,但旅行是人生中最悲伤的快乐之一。每当人们在一座外国城市中感到惬意,这就意味着人们将其当成第二祖国。”女性习惯于从自家花园的绿脊上观察世界,她们从那里将住宅、正在进行的劳作以及家庭场景尽收眼底,但并不包括向男性敞开的、从更高耸的山地上看去的更广阔、更遥远的视野。在约定俗成的惯例中,男性接受收效甚佳的学习课程,以标配的欧陆各国“环游”告终,而年轻女子则恰恰相反,她们被委弃在彻底的迟钝中,无论如何都无力运用其心智。

《壮游的女性旅行者》却将这些有情感、有智慧、有艺术品鉴能力、有同情心、有表达欲的女性旅行者一一呈现出来。海丝特•皮奥齐在她的旅行记开篇提醒读者:“尽管教育这个词对于妇女来说是陌生的,但她的父母不但应该教她读写,而且还应教她思考,直至一个小女孩成为奇才”。许多踏上旅途的女性所铺陈的叙述以地形学、历史学以及人类学方面独特的敏锐性而著称,其他女性则编制了从文献记录角度而言相当重要的绘图册或水彩画图册。

《壮游中的女性旅行者》让身在 21 世纪的我们,体会到欧洲 18 世纪晚期启蒙时代的大变革, 19 世纪浪漫主义的风潮,更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女性渴望追求知识、升华精神,和展现自己才学的理想。

声明:部分数据来自《壮游中的女性旅行者》[意]阿蒂利奥·布里利 西莫内塔·内里 著 董能 译;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知识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闲时米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Disclaimer: The opinions of this article only represent the author himself. In XIANSHI.IT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本文链接:https://www.xianshi.it/68503

无法分享?请使用微信或浏览器自带分享功能

说点什么...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