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属于《罗马元老院与人民》

原标题: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属于《罗马元老院与人民》

爱伦·坡的诗《To Helen》曾衍生于一句格外经典的“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虽然原文中“

On desperate seas long wont to roam, Thy hyacinth hair, thy classic face, Thy Naiad airs have brought me home To the glory that was Greece, And the grandeur that was Rome

”,并没有着力渲染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不朽,但这句话还是以一种另类方式传了下来。

提到古罗马,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凯撒还是安东尼?或者是第一位帝王屋大维——奥古斯都?还是那个哲人皇帝马可·奥勒留?当然,肯定还有人会想到尼禄——传说中那个防火焚烧了半个罗马的暴君。同时,如今提到尼禄,

还有些人会想到某个金毛傲娇妹子

关于古罗马,大致可以分为王政时代(前753~前509年)、共和时代(前509~前 27年)和帝国时代(前27~476年/1453年)三个阶段。可能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提及古罗马,也就是罗马帝国。毕竟,帝国时代是一个混杂了辉煌与战乱、建设与毁灭、荣耀与血腥的历史阶段。

如果这本同样讲述罗马历史的《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也是以这样的时间线,罗列每个关键时间点的伟人与故事,好像与其他历史读物不会有太大区别。就像我们翻阅自己的历史,除非有新的考古成就,否则,小王知晓的汉代历史与小李知晓的汉代历史基本是一样的。

而这本《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度是欧美市场上关于古罗马史的顶尖畅销读物,它的魅力在哪儿?以我自己读的感觉,相较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这本书的易读性更偏向小说。大概有点像《明朝的那些事儿》之于《明史》。

历史还是那些历史,但讲述的形式会

更加考虑民众的接受程度

。换句话说,就是历史这种很容易干巴巴的内容被改造成文学读物以降低阅读门槛。历史,本身就是由各种故事串联,而故事就必须要有角色、情节,角色最好性格丰富,情节最好跌宕曲折。如此,才能让人觉得津津有味。

不过,《罗马元老院与人民》并非完整意义上的“古罗马史”,虽然从【第2章·罗马的开端】到【第10章·14位皇帝】,我们的确可以一窥古罗马的历史脉络,但作为一本读物而非历史书(偏教科书的那种),它的侧重点更在于

,而这些人并不只是帝王和元老院中的元老,还有人民。

在此书中,我们得以窥见中下层自由民、奴隶以及因为各种原因身份难以界定的人群的生活状况。更值得一提的,是

女性在罗马社会中的地位是“有一定存在感”的

就像本书并不是如其他罗马史书那样以母狼养育两兄弟的传说为开篇——而是以喀提林和西塞罗在政治舞台上的角力为首。

我想,这种布局也是源于作者比尔德女士独有的特质。我有幸阅读过她的《女性与权力》,从这本小册子中,能看出这位学识渊博的前辈并非只是个专注于象牙塔内研究的学者,更是一位社会观察者和社会发声者。她的眼界,并不仅限于历史,而是会将历史与现实进行类比、反思,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她的想法中更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普世关怀,有时着眼于对社会中下层,有时着眼于世界各地遭受不公待遇的女性。

所以,我相信《罗马元老院与人民》的其中一种魅力是,书中的有些视角并不是那么高高在上,而是以“人民”视角来阐述。

东西方(历史)文化中都必然有“

祭司、神殿、征战、弓箭

”,它是属于两个维度,前者(祭司、神殿)偏神性,后者(征战、弓箭)偏人性。

纵观整个古罗马历史,人性的地位是更高于神性的。

于是,我们会看到罗马的神话是几乎套用了希腊的神话——大概是因为罗马人觉得够用就行,缔造神话的意义不大;于是,我们会看到务实的罗马人把铸币厂建造在朱诺女神(Juno moneta)的神殿旁——这就是典型的实用主义。以至于铜臭味与moneta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也就衍生出了money;于是,我们会看到可以抵御千年风沙洗礼的巨大凯旋门与纪念柱;于是,我们才会看到流传后世的“罗马法”。

大概是自己在读《罗马元老院与人民》前其实对罗马史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认知。所以,这本书对我的知识结构的补充并不算很大——我可能更在意本书的行文思路和对同个历史事件阐述的侧重点(例如帝国中后期的混乱与皇帝的更迭)。

这里有必要提一个细节,在古罗马向帝国制更迭的重要时期,即前三巨头(凯撒、庞培、克拉苏)和后三巨头(马克·安东尼、屋大维、雷必达)在本书中的篇幅明显较少。而我个人会觉得这个时间点牵扯到的政治博弈、军事斗争以及衍生出的思想冲突是很值得大书特书的。

虽然本书肯定是一本上佳读物,我想,阅读本书还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的,例如,至少要大概知道罗马史上有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以及他们究竟做了啥。这样,读这本书才不会特别累。

当然,即使是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的人想把这本书读的很累也不是不行,因为本书最后的拓展阅读提供了一份极为详尽的可读内容列表——足够你读上一整年。

最后,突然想到有个久居意大利的日本老太太盐野七生写过《罗马人的故事》(系列),同样都是女性,她们笔下的罗马会呈现出怎样迥异的风格呢?有机会,我特想看看这《罗马人的故事》(系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闲时米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Disclaimer: The opinions of this article only represent the author himself. In XIANSHI.IT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本文链接:https://www.xianshi.it/73024

无法分享?请使用微信或浏览器自带分享功能

说点什么...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